2025第二届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促进会在兰州新区召开

中试基地发展需兼顾安全与可持续

image001.jpg

图为会场

  2024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试平台建设,《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陆续发布;编制《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余个省份出台中试专项政策;一批专业化的中试平台正加速培育。

在此背景下,8月22日,2025第二届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促进会在兰州新区召开。与会专家聚焦中试平台建设路径、可持续发展机制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image003.jpg

  “中试不是简单的对于放大倍数的验证实验,中试验证平台是化工材料产业原始创新的关键支撑。”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副院长王晓钟开宗明义。王晓钟指出,当前我国化工中试基地发展情况不均衡,中试基地数量虽已达近70家,但中试平台的建设和各地化工产业规模并不匹配,多为政府主体,侧重于提供场地服务,但技术服务尚有欠缺,且存在政策细则不明晰、安全管理规范不健全等现实问题。

化工中试基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王晓钟表示,中试基地应兼顾公益和商业需求。中试平台是行业基础设施,要求具有公益和共享属性;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具有自身盈利的属性。目前化工产业对中试基地的核心需求是建设共享共用服务型中试平台,并应优先服务于不具备自行实施中试验证的创新技术团队和中小型企业。

  他建议,业内各方应齐心协力打通政策“堵点”、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组建复合型和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兼顾公益和商业需求、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王晓钟介绍了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中试平台的成效,推动了电子特气、等离子体裂解等关键技术产业化。

image007.jpg

  化工中试基地建设,离不开安全管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查伟剖析了化工中试环节面临的安全风险及管理重点。他介绍,国内首个中试行业标准《化工中试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指南》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制定,规定了化工中试项目(装置)在立项、设计、建设、运行、结题、处置等环节中对安全风险管控的要求。

  查伟强调,项目单位是安全责任主体,选址必须位于省级认定的化工园区、中试基地或合规企业用地;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必须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危险性不明的新物料需强制鉴定,危险化学品现场存量不得超过24小时用量,并严格分类储存。此外,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中试工艺进行全面审查,分析其反应原理、操作条件、物料特性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应编制安全评价相关报告,并进行评审;涉及重点监管的项目,需完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image005.jpg

  此前,国内尚未制定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项目的相关标准与规范,中试项目落地较困难。今年6月,国标《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导则》正式实施,是我国首部针对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的国家标准。中国化学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大元介绍,该《导则》以建设现代化开放型中试基地为目标,系统规定了化工园区中试基地的选址、总体布置、建筑与结构、分区设施、公用工程、安全环保与消防、信息化以及中试装置重复利用和报废等各项条款。姚大元表示,“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可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他介绍了中国化学东华公司参与建设的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范县新材料中试基地、定远盐化园区中试基地等中试基地的建设情况。

image009.jpg

  “化工中试研究过程非常特殊,诸多工艺尚未定型,不确定因素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优化调整,需要更为灵活和宽松的政策来支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斌表示,我国中试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中试工程研发缺失、中试过程合理流程欠缺、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很难参与等问题,导致整体转化率较低。其原因包括产学研创新主体协同不足、科技成果与中试开发缺乏有效衔接、中试研究成本高且风险大等。

  为此,胡斌指出,开展中试研究并完善生产工艺是提升精细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过程。胡斌介绍了兰州新区中试基地的建设情况。该基地的建设旨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的“断链”问题和“卡脖子”技术,并促进兰州新区科技成果高质量发展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打造成国家一流的科技创新园区。目前已在原子组装新材料、硝化技术智能化研究等领域实现产学研成果转化。

image011.jpg

兰州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专班成员高明强介绍了兰州新区“甘智汇”科创园的建设历程。该园区创立了“一核多区”的发展思路,即以产业孵化大厦为核心,打造创新策源总部;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为成果转化承载区。依托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中试基地、专精特新孵化基地,配套建设专业检测分析平台,该园区打通“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核技术应用六大产业在此集聚。

  高明强介绍,该园区通过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孵化加速平台等共享平台,创设全流程扶持保障机制、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支持、建立技术经理人队伍、科创基金体系和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机制等创新机制,构建高效成果转化体系。

image013.jpg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监刘琦指出,当面对有难以放大的单元操作及装置、工艺过程中积累杂质并造成影响、想要验证工艺过程及装置的可靠性并需长期提供市场开发用的样品的情况,通常要进行放大试验,且必须设立中试装置。

  刘琦介绍,东庚化工聚焦先进模块化中试技术在化工材料产业化中的应用,开发出模块化、可自由组合的中试装置,采用管道式连续反应器,通过结晶耦合分离技术,单程收率达90%以上,并具有高效脱挥等优势。东庚化工已为四川和邦生物提供24万吨氢氰酸装置技术;为兴发集团开发电子级磷酸提纯工艺,打破垄断;服务天赐材料等锂电企业优化碳酸亚乙烯酯熔融结晶工艺等。目前,东庚中试基地已落户宁东中试基地,通过模块化组合解决反应、分离、聚合等关键步骤瓶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image015.jpg

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柴文玉介绍了安全智能连续流反应器的产业化应用情况。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流动化学装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连续流反应器。柴文玉表示,“流动化学是化工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共同需求。”在连续流技术应用中,该公司响应国家政策,开发了微通道、管式、动态反应器及固定床等多种设备类型,适用于硝化、氯化、重氮化、氢化氧化等各种危险工艺。典型案例包括甲硝唑连续流项目,实现全流程全自动无人化生产。所用反应器均超温超压自动报警紧急切断,具备紧急释放清洗功能,提升安全水平。另外,该公司自研的六合一固液分离装置,全球首创液压过滤技术,非压力设备,全自动全密闭全智能,滤饼均匀,含湿率低,无尾气,分离效率提高70%以上,完美替代离心机、板框和三合一等传统设备。

image017.jpg

柘科(中国)工程设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郄忠伟介绍,部分中试装置存在运行周期长短不一、排放工况复杂多变的问题,且在运行时没有配置燃烧设备,但具有燃烧需求。该公司向各中试基地提供专业租赁燃烧设备和现场服务,主要服务于中试装置运行、长输管道吹扫、储罐排气及设备检维修等场景,尤其针对中试装置间断运行、排放工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提供灵活、高效的临时燃烧处理能力。

  目前,该公司的租赁服务已应用于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昕特玛精细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中试项目上,解决中试基地无永久燃烧设施的临时排放需求,通过设备租赁节约固定资产投资。同时,租赁的设备在运行期间都属于质保期,解决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image019.jpg

  “作为国内首批、西北首家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宁东中试基地是宁东科技创新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宁东中试平台要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中试平台运营模式、制度创新模式和政策支持经验。”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王艳飞表示。北京海望有机液体储氢中试项目及储氢材料工厂项目、中化环境泰和新材项目污盐资源化技术等项目已在该中试基地落地。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与项目,该中试基地打通包含“概念验证中心-小试放大-中试验证-产业化”流程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并具备产业化投资功能,打造宁东实验检验中心提供高标准实验与检测服务,中试项目实现从订单式引进向批量式引培中试项目转变。在营商服务方面,该中试基地从以“租金+政府补贴”为主,向“创新+创投”转变,成立创投基金和拨改投基金,加速中试验证、产业化落地。王艳飞介绍,为降低企业中试项目投入,加速先进成果落地转化,中试项目申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最高可获得补贴额为其研发投入的30%,不超过500万元。

image021.jpg

  中试试验的费用由谁出?试验失败的损失谁来担?国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兴国介绍,该公司创新推出“保贷联动”模式,打通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其与太平洋财险合作“中试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建立了中试风险分担机制;推进银行设立“中试贷”,建立“保贷联动”机制,为投保的中试主体提供贷款支持;并与建信投资合作搭建“股贷债保”科技金融模式,为投保的中试主体提供接续融资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该公司支持兰州化物所聚乙烯醚小试技术在兰州新区开展中试试验并完成中试投保,即将获银行融资授信。下一步,该公司将通过中试科创基金的接续投资,打造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image023.jpg

  民营企业建设中试平台的难点和机遇在哪里?京博研究院副总经理吴文雷介绍,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京博)联合11个校企单位共建“山东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平台”,围绕高端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两大方向,打造行业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并于今年5月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该平台服务于“新工科”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通过搭建起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八大技术平台,覆盖聚合、催化、氧化等化工生产核心工艺,打造高端化工品与高性能材料方向的“产学研用金服”新模式。为提升中试平台的服务能力,京博对标杜邦、巴斯夫等国际标杆企业,搭建“中试商业化管理体系”,对入驻项目的商业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开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满足各要素的高成功率项目。

  在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交流分享环节,大连长兴科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王健介绍,大连长兴岛中试基地建设了加速器项目,可以实现中试后的小规模生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在园区拿地建厂,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另外,园区内的大型石化企业可为产业化项目提供原材料、公用工程配套等。王健表示,该中试基地在安全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现实压力。他建议,中试基地可通过项目产业化股份的分红来反哺中试项目,从“房东”转变为“股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志民提出,除鼓励化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外,还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行建设中试平台或项目,建议配套出台相关导则、标准,简化备案、安评、环评流程;对仅为改进现有成熟工艺开展的中试项目不应“一刀切”,限制在在役装置上做侧线试验。中试产品客户验证是开展中试的主要目的,如果不能销售给下游做应用,就只能当危废处理,建议完善中试产品定向销售和应用政策;另外,要在政策层面为中试装置完成试验任务通过技术改造转为生产装置预留通道。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产研负责人张辉提出,中试项目处于不断调整验证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中试项目的安评、环评导则或方案,并结合中试阶段小批量、试验性、工艺不稳定等特点制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另外,如何拓展中试基地的盈利渠道和适宜的合作模式,如何保护中试基地的管理者,是业内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徐岩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工报传媒中心、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支持。


图:于聪 王磊/


相关推荐

“丝路明珠”刮起“绿旋风”——2025绿色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实地参观活动侧记

   车轮滚滚,驶过曾见证霍去病北击匈奴、玄奘西行求法的古道;目光所及,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诉说的百年沧桑。  兰州千年风华未褪。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座肩负新时代“西部重要增长极”使命的新城....

2025-08-24     中化新网

优并购、谋远期、向绿色——绘就“高价值”化工资本市场地图

  8月22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召开的“2025上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首届资本市场助力石化‘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工作会”。会上,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形成共识:通过并购延链、耐心资本托...

2025-08-23     中化新网

我国再添一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

  我国再添一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8月22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公司旗下所属中海石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大榭石化)在浙江宁波全面建成。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10亿元,是我国规....

2025-08-22     中化新网

中化国际在印度液体环氧树脂反倾销终裁中获得最低税率

8月18日,印度商务部贸易救济总局(DGTR)发布液体环氧树脂反倾销终裁。中化国际(600500.SH)旗下相关企业取得从价税37美元/吨的全球最低税率。

2025-08-22     ​中化新网

服贸会交通展聚焦智慧公共交通与物流

8月20日,记者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本届服贸会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13号馆举办,以“人享其行、物畅其...

2025-08-22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