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吉水

“远醇001”实现甲醇清洁能源与锂电储能的高效协同

中化新网讯 9月12日,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在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成功吉水。这艘船舶搭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标志着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首次实现航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据悉,“远醇001”是一款融合液态新能源动力与智能控制的集散两用船,载重1500吨,单次补能续航近1500千米。该船配置2台280千瓦甲醇发电机组、2套258千瓦时锂电池组,通过直流母线变频电控设备实现并网,驱动2台150千瓦推进电机。该智能船舶可实现4种运行工况(高效、环保、节能、舒适),可依据运行特点进行灵活切换。直流组网技术与多工况设计,实现了甲醇清洁能源与锂电储能的高效协同。

长期以来,我国内河船舶大多依赖柴油动力,制约了行业转型升级。为此,我国正加速推进内河航运能源转型。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LNG、甲醇动力技术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郭磊介绍,“远醇001”搭载的远程创新动力核心使用甲醇液态新能源,可实现能源的全生态链零排放。船只融合直流组网与多工况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形成“甲醇—电—智能控制”的创新路径,既大幅提升能效,又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并通过延长电池寿命和降低能耗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证明内河船舶可以更清洁、更安静、更经济地运营。

从减排角度看,醇氢电动船舶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满足中国船舶二阶段及IMO TierIII排放标准,相比同排量中国船舶二阶段排放柴油机,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均下降99%,一氧化碳下降98.6%。从经济性角度看,对比同类型柴油船舶,醇氢电动船舶单公里能耗为5.3升,能耗成本下降42%以上;醇氢电动船舶续航里程高,且初始购置成本低,对比主流3000千瓦时级换电纯电船舶,每年可节约能源费用42万元。

郭磊表示,目前搭载远程醇氢电动系统的船舶已陆续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江流域、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等流域进行推广,将引领内河绿色航运迈入“醇氢时代”。数据显示,我国内河航行船舶总量14.59万艘,其中新能源内河船舶仅1000艘,升级换代空间巨大。

相关推荐

837亿元!这个大炼化项目又有新进展

10月12日,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350万吨/年轻烃回收装置、420万吨/年高丙烯催化裂化装置、140万吨/年气分装置、碳二回收装置、260...

2025-10-15     中国石油和化工

宁德时代、马士基共促供应链电动化与物流低碳转型

10月9日,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与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物流提供商A.P.穆勒-马士基(以下简称“马士基”)在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推动全球供应链的低碳转型及优化宁德时代全球供应链管理,开...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清溪储气库开启第三轮注气

10月4日,中国石化部署在西南地区的首个储气库——清溪储气库顺利开启2025年第三轮注气任务。作为今冬采气期前的最后一轮“能量补给”,清溪储气库年度工作由此进入关键收尾阶段,川渝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城市冬...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福田新能源产业集群亮相数字能源展

近日,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福田区35家辖区企业集体亮相,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光伏、新材料等领域,全面展示“总部+研发+场景”特色的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实力。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高栏终端累计外输天然气580亿立方米

历经十余年高效运营,位于珠海经济特区的南海东部白云气田群核心枢纽——高栏终端累计外输天然气于9月底突破580亿立方米大关。这一数据相当于替代标煤约7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5亿吨。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显示: 全球新能源产业中企领跑

9月27日,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在太原举行。会上,《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500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已领跑全球新...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