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新疆天业集团天伟化工厂碱车间片碱包装线有序运转、机械轰鸣,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
“这是绞龙下料口,片碱从这里装袋,通过全新的热合封包一体机进行封口,再由机械手自动码垛……”碱车间包装大班长王彦林站在崭新的片碱包装码垛输送线前,眼里闪着光:“这套系统,彻底解放了我们的双手。”
这条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片碱包装码垛输送线,已成为车间的“新风景”。机械臂精准抓取热封后的片碱袋,双向皮带平稳运转,ABB机器人与输送系统实时交互信息——整个流程不见人影,只有设备运行的和谐韵律。
“最亮眼的是双向双工位设计。”王彦林抚摸着崭新的控制系统介绍说,技术团队给每条皮带都配备了独立控制系统,就像给机器装上了“独立思考的大脑”。现在两台码垛机真正实现了独立运行,任何一侧检修时,另一侧都可照常工作。
作为改造的亲历者,王彦林对皮带输送机的“快拆设计”尤为自豪。“我们在包装并线输送、立袋输送、码垛机输送等40多个输送线轴承上安装了合页版式防护罩,在提升防护性能的同时,便于加油、检修、巡检观察;还有输送线皮带防护罩、码垛机周围防护栏等都改为可拆卸、开门式防护。”王彦林介绍道。
技术团队的改造,则真正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能运维”的跨越。王彦林指着同步联锁启停的输送系统说:“现在整条线只要1位巡检员,重点从体力劳动转向设备管理,工作环境也大大改善。”
“看着这条崭新的生产线,我们都觉得跟着厂里搞创新、抓技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王彦林说。在他身后,机械臂仍在不知疲倦地舞动,天伟化工厂技术创新的步伐也从未停歇。
日前,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3505:202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球形罐容积标定光电外测距法》发布,成为我国在油气计量领域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
近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自主研制的“井口大四通更换装置”在马新12-3井现场试验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油田作业施工中更换井口大四通的“难、险、慢、低”难题。
8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印发《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首批次认定管理办法》,旨在鼓励和引导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的研制与应用,加快区内企业自主创新...
近日,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东西区两个智慧空压站,获得一级能效压缩空气站认证,成为农化行业首家获此认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