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炼化行业应用

中国炼化产业历经数十年的稳健增长,现已崛起为全球石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市场,中国在炼油及乙烯生产能力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展,该产业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遭遇了多重挑战。

一是数据基础薄弱,限制模型和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在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遇到了历史数据缺失或质量不高的挑战,这对建立精准的模型和预测系统构成了重大障碍。鉴于数据是智能系统的核心资产,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数据基础薄弱限制了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挖掘优化潜力的能力,影响了智能系统的有效应用。

二是设备与系统间兼容性差,拖累企业智能化进程。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部分企业的现有设施难以与最新的智能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导致效率下降或功能受限。这种兼容性问题增加了技术集成的复杂度,制约了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迫使企业在升级现有设备和引进新技术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三是跨领域人才短缺,制约创新与发展。当前行业内既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又了解石油化工工艺的专业人才稀缺,成为推进智能化的一大瓶颈。培养这类复合型专家需要时间,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为此,周健建议:一是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推动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帮助炼化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统筹炼化行业央企‘三桶油’引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中石油的昆仑大模型、长城大模型和中海油的海能大模型共建共享,在行业内开放使用,为国内炼化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布局应用场景。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相关政策指南,支持炼化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符合最新的工业互联网协议及接口标准,增强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对于需要更新换代的老旧设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企业的升级改造成本,加快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进程。

三是强化应用保障措施,追求最佳应用实践。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炼化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强化校企合作关系,共同设计适应人工智能与炼化行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开设针对性课程,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炼化产业快速推广储备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推荐

首套国产地下地面一体化动态仿真引擎软件HiSimPro正式发布

我国油气工业软件取得重大突破  7月29日,我国首套地下地面一体化(油气藏-井筒-管网)动态仿真引擎软件HiSimPro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款由中国石油组织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重量级工业软件....

2025-07-29     中化新网

山东氯碱行业达成共识:自律整治“内卷”共同应对风险

  “针对氯碱行业‘内卷’严重的现状,业内要推动建立更有效的自律和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市场及贸易风险,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这是近日在山东青岛举办的2025年山东省氯碱行业年中经营对标交流会上达成的....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

上半年河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7月24日,记者从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安全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1—6月份,河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9.3%、19.4%,较大事故...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

首个全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开建

  7月26日,位于东营垦利区的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标志着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在东营开建。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

南化公司:靶向整改 建章立制 办好实事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南化公司紧扣“学查改”一体推进,以整改实效检验学习成果,以制度建设固作风根基,以务实举措解群众难题,将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和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转化为推进企...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

2025钛白粉后处理专业技术培训在株洲开班

中化新网讯 7月27—29日,2025年钛白粉后处理专业技术培训班在湖南株洲开班。来自全国钛白粉行业的26家钛白粉生产企业近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2025-07-29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