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化产业历经数十年的稳健增长,现已崛起为全球石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市场,中国在炼油及乙烯生产能力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展,该产业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遭遇了多重挑战。
一是数据基础薄弱,限制模型和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在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遇到了历史数据缺失或质量不高的挑战,这对建立精准的模型和预测系统构成了重大障碍。鉴于数据是智能系统的核心资产,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数据基础薄弱限制了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挖掘优化潜力的能力,影响了智能系统的有效应用。
二是设备与系统间兼容性差,拖累企业智能化进程。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部分企业的现有设施难以与最新的智能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导致效率下降或功能受限。这种兼容性问题增加了技术集成的复杂度,制约了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迫使企业在升级现有设备和引进新技术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三是跨领域人才短缺,制约创新与发展。当前行业内既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又了解石油化工工艺的专业人才稀缺,成为推进智能化的一大瓶颈。培养这类复合型专家需要时间,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为此,周健建议:一是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推动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帮助炼化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统筹炼化行业央企‘三桶油’引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中石油的昆仑大模型、长城大模型和中海油的海能大模型共建共享,在行业内开放使用,为国内炼化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布局应用场景。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相关政策指南,支持炼化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符合最新的工业互联网协议及接口标准,增强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对于需要更新换代的老旧设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企业的升级改造成本,加快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进程。
三是强化应用保障措施,追求最佳应用实践。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炼化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强化校企合作关系,共同设计适应人工智能与炼化行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开设针对性课程,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炼化产业快速推广储备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从4月23日在广西钦州召开的2025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甲醇行业运行情况有所改善,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达到10514.9万吨。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会上....
近期,广东、江西两省相继复核和认定了一批化工园区。其中,广东6家园区通过复核,1家园区通过认定;江西1家园区通过认定。 4月18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通过复核化工园区名单(第二批)及新认定...
记者从4月24日召开的202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将于7月16日至18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行。
4月25日,盈峰环境(股票代码:000967)正式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8亿元,同比增长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亿元,同比增长...
近日,首届人工智能与材料国际会议(ICAIM2025)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盛大召开。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张统一教授做主旨报告,全球百名相关领域学者汇聚青岛,共同开启一场人工智能与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