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计量站的高压增注工艺改造太值了!成本才花2.6万元,年节电37.8万千瓦时,光电费就省出23.7万元,这样的‘金点子’越多越好!”8月11日的周生产会上,河南油田工程院双河工程所负责人罗爱武的高兴地说。
这一“金点子”,是河南油田工程院双河采油工程所下二门采油巡检二班的驻站技术员杜新勇和副班长张毅共同提出来的。此前,他们管辖的17号计量站作为高压增注站,9口注水井日常需运行2台增注泵,注水压力达21兆帕,日耗电2100度,年耗电量更是高达76万度,高能耗成了两人的一块“心病”。
于是他们就琢磨起如何通过工艺优化解决这一生产难题。排查中他们发现,泌426-1、J4-97两口井在常压下就能满足配注需求。一个大胆的方案应运而生:改造管线工艺,构建高、低压双路注水系统——为这两口井各铺一条专用低压管线,再配上调控阀门和信息化智能系统,通过智能调控注水泵频率实现分压精准注水,既能保证配注达标,又能让能耗降到最低。
说干就干。他们查资料、做方案、请教专家、反复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优化后的施工方案展现眼前。他们采购调控阀门、压力调节阀、流量计、智能调控阀等关键设备,高效完成了工艺改造。
改造后,1台160千瓦的注水泵得以停运,日耗电量降低50%,年省电费23.7万元。同时,改造后泌426-1井、J4-97井泵压下降,油压和日注水量却稳步上升,完全满足配注要求,年减少碳排放超300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
“这套工艺优化思路适用性很强,只要是具备常压注水条件的配水间,加装阀门、改造管线就能实现分压注水节能。”杜新勇介绍,目前该所正深化厂院融合,全面排查同类站点,全力推广这一绿色增效新模式,让“小改造”的效益持续放大。
今年以来,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对连续重整装置能耗进行深度优化,制订一系列节能创效技术方案,着手降低水、电、蒸汽等消耗,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公司连续重整装置综合得分在总部同类装置达标竞赛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