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副厅长级)樊占春介绍了2023年山西省空气质量状况。
樊占春指出,2023年,全省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优良天数比例为76.0%,好于国家下达山西省年度目标;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连续三年稳定控制在1%以内。六项指标中,SO₂、NO₂、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2ug/m³、31ug/m³、74ug/m³、37ug/m³,CO和O3-8h百分位数平均浓度分别为1.4mg/m³和168ug/m³。与2022年相比,公众关注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2.6%,创历史最好水平,较2020年改善19.6%;SO₂平均浓度较2020年改善36.8%。
据悉,今年,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局良好。1—4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0,同比下降3.2%;优良天数比例为77.4%,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9ug/m³,同比下降3.9%。
今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聚焦重点城市,完善省市联管联建联防机制,紧盯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源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打好重点城市污染治理攻坚战。聚焦汾河谷地重点县(市、区),统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能源禀赋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引导鼓励城市(含县城)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全力打好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攻坚战。二是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按照“相邻园区一体整治”“园区内外一体整治”“水气土废一体整治”“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管理措施一起实施”的原则,着力开展“净厂”“治路”“增绿”“控面”四大行动,整治园区内外环境面貌;实施污染深度治理、结构优化调整等重点工程,同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聚力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三是稳步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有序推进焦化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启动煤电行业深度治理工作,试点推进煤电深度治理绩效排序。开展锅炉和工业炉窑简易低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对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升级改造、整合退出等方式分类处置。四是强化夏季臭氧和秋冬季攻坚。聚焦重点时段,夏季以化工、焦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为重点,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秋冬季围绕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持续完善应急减排清单,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五是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和机动车新能源化。巩固提升现有清洁取暖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中部城市群、上党革命老区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以打造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为牵引,加大钢铁、火电、焦化、煤炭、煤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物流园区短驳运输、厂内运输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替代力度。六是加大执法监管和监督帮扶。狠抓大气环境日常监管,充分运用组分监测、走航监测、激光雷达、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加强远程监管。不定期组织开展交叉环境执法,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同时,精准高效做好监督帮扶,对重点区域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和VOCs走航巡查。
7月26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正式投产,项目装置可年产绿氨18万吨。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新能源装机8....
7月23日,抚顺石化公司新建20万吨/年溶液法聚乙烯装置正式开工,标示着中国石油在聚乙烯核心工艺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对其加快迈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坚持认真组织,精准发力,细学、深查、实改,努力锤炼过硬作风,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
在“反内卷”政策持续引导、市场供给调整以及需求边际改善的共同作用下,7月23日,多晶硅主力合约盘中一度暴涨12%,最高涨至53165元,再创上市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