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取样环节事故?

9月9日,一精细化工公司发生甲苯泄漏事故,造成6人受伤。事故初步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加氢釜采样时,取样阀开度过大,大量甲苯泄漏挥发后,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出现中毒症状,部分人员还受到挥发气体刺激,导致呼吸道和眼部灼伤。

化工企业经常通过取样设施,从设备、管道系统中采出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样品通常涉及可燃有毒、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介质,企业对取样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取样环节事故频发。

事故案例暴露出取样过程的风险管控未得到重视,既存在本质安全不到位,也存在操作人员防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有冒险违章不安全操作的问题。

一是取样设施选型不正确或安装错误,发生物料泄漏,引发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质、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等物料的取样,未按照《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 3012—2011)第7.2.3条的要求,采用密闭循环取样设施。部分企业现场采用单阀控制取样,取样人员现场排放,或者取样器脱落、破裂,导致有毒、可燃物料大量泄漏,造成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

二是取样工器具不合格,产生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企业未制定取样作业操作规程,日常培训流于形式。取样人员采用PVC管、塑料桶等易产生静电的器材取样,取样过程中,大量静电聚积放电,引发容器火灾爆炸。

三是容器内物料收发静置时间不足。在处于灌装或卸车状态下,进行物料取样,由于静电释放不充分,静电放电,引燃容器爆炸性气体,引发火灾爆炸。

四是变更管理不到位,临时增加取样点,缺少风险辨识和管控措施。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个体防护,取样过程中,操作不当,出现物料泄漏,造成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

五是作业许可管理不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取样人员私自进入受限空间或临近有毒气体溢出的场所取样,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结合相关标准规范,笔者建议企业在现场物料取样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在取样设施选型安装方面,一是根据物料性质设计密闭取样设施。在设计阶段,全面识别和评估泄漏风险,从源头采取措施控制泄漏危害,做好预防和控制泄漏。对存在剧毒及高毒类物质的工艺,储存Ⅰ级和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判定毒性危害程度属于中度危害、高度危害、极度危害的介质,或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判定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可燃气体或甲A、甲B和乙A类可燃液体,可按照《石油化工密闭采样安全要求》,采用密闭取样系统进行取样,凝液(残液)应密闭排入专用收集系统。

二是重视取样系统设计安装。取样口的布置,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不应布置在管道的死区,取样点的介质压力高于5.0兆帕(表)时,应采用减压阀或减压孔板等措施对取样介质进行减压。取样管道系统应设在方便操作、易于检修的地方,否则需设平台和护栏。应从工艺物料较低的温度和压力处取样,要根据物料性质控制取样介质温度,一般介质应小于或等于40℃为宜。需要冷却的样品,冷却后温度应高于凝固点,采用敞开取样系统时,乙A类介质宜冷却至闪点以下。样品或冷却后样品温度高于60℃时,宜采用隔热防烫型取样瓶;取样后样品温度可能低于0℃时,宜采用隔热防冻型取样瓶。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取样管道不得引入化验室,以防止因泄漏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防静电方面,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石油化工物料汽车装卸设施设计标准》和《防止静电事故通用要求》等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储罐罐顶平台上取样口(量油口)两侧1.5米之外应各设一组消除人体静电设施,设施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并接地,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应与设施连接。装卸物料设施附近的采用设施处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设施,与装卸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当设备在灌装、循环或搅拌等工作过程中,不应进行取样、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后,应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行上述操作,所需静置时间应根据液体电导率和容器容积确定最小静置时间。对油槽车,静置时间应不小于5分钟。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接地。取样器、测温器及检尺等装备上所用合成材料的绳索及油尺等,应使用静电亚导体材料。进行油品采样、计量和测温时,不应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应大于0.5米/秒,下落速度不应大于1米/秒。

在现场操作管理方面,一是重视取样过程安全管理。编制相应的取样规程,在取样现场设置取样步骤和注意事项图板,开展岗位人员培训;识别取样过程是否涉及作业许可,对于风险高的物料取样,要指派有资格的监护人员现场监护作业。二是重视人员个体防护。涉及接触高温设备、腐蚀性液体或气体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要配置防灼烫的个体防护器材,现场涉及在密闭空间或有毒气体环境中取样,可能吸入有害气体,要配置防中毒和窒息的个体防护器材。三是重视作业环境安全。在高空平台、楼梯或桥梁取样时,防护设施不完善易引发坠落事故,暴雨、雷电、高温等恶劣天气可能影响采样安全,应暂停取样。四是重视防控变更带来的风险。由于生产需要,现场临时增加或变更取样设施,要开展相应变更管理,辨识相关安全风险并落实管控措施。操作温度高于自燃点的物料取样应采用专用取样器,不应采用管道或设备低点排凝口取样。对于涉及氯、光气、硫化氢、氨、煤气等易导致人员中毒的临时取样点,要委托设计并设置密闭取样设施,同时要加强对临时取样点取样的安全管理。

在应急处置方面,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和《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的相关要求,根据物料毒性危害情况,设计事故处理装置及应急防护设施。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刺激性毒物、高腐蚀性物质或易经皮肤吸收毒物的场所,应设置紧急冲淋器及洗眼器。紧急冲淋器或洗眼器的位置应满足在事故状况下使用人员能在10秒内到达,且距相关设备不超过15米,应与危险操作地点处于同一平面,中间不应有障碍物。根据取样物料情况、现场作业环境,制定应急预案,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演练,做到岗位人员在出现紧急情形时,能从容应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系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

相关推荐

山西:“十条硬措施”严格“小化工”管理

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10月21日消息,为进一步防范“小化工”安全风险,强化源头治理、安全监管和打非治违,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了《防范化工安全风险十条硬措施》,从严控项目审批、规范选址布局、规范试生产和开...

2025-10-24     中化新网

莫图便利采用吨桶投料收料

10月11日,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11日17时左右,孟津区白鹤镇炎黄大道宸岳化工有限公司出现火情,现场无人员被困和伤亡。有消息称,经初步调查,该公司硅油生产车间用于收集二甲基硅氧烷混合...

2025-10-24     中国化工报

榆炼破解防冻难题护装置越冬

10月的陕北靖边寒意渐浓,面对2025年大修技改后装置升级的新挑战,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以“未寒先防”为导向,将防冻准备与新设备、新流程、新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精细化责任体系、靶向性防控措施、...

2025-10-24     中国化工报

内蒙古宜化筑牢极端天气安全防线

为有效应对冬季极端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紧紧围绕精细排查、严查重处、防范未然,将精细化管理贯穿生产全过程,系统构建坚实可靠的安全防护网,全力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2025-10-24     中国化工报

锦州石化打响年底安全生产攻坚战

进入四季度,正值生产经营冲刺阶段,锦州石化将安全环保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以保障安全平稳为核心原则,聚焦冬季风险防范、高风险作业管控、节后复工检查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抓实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2025-10-24     中国化工报

吉林燃料乙醇“察问管记”守护生命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中,同事们严格遵循“察问管记”机制,用“秒级响应”赢得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2025-10-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