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是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的摇篮,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高地。在5月10日举行的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郝长江在回顾2019—2024年化工教育领域的进展时慨叹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化工教育回归了育人、回归了行业。”
近年来,围绕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绿色化、数字化、新型工业化等新形势,化工教育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平台。据郝长江介绍,近6年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以创新为突破点,积极寻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在服务行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材建设等方面搭建了创新平台,为化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提供坚实保障。
化工教育“朋友圈”不断扩大,活跃度日益提升。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员单位数量为例,6年来,会员单位已由起初的277家增长至401家。以此为基础,化工教育领域涌现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化工专业学科认证、化工教育标准体系构建、产教联盟和共同体创建等工作亦是蹄疾步稳,化工教育与行业发展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教师发展平台不断丰富,教研水平明显提高。为助力教师发展,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陆续启动了一批创新项目,如针对性培训、教学能力大赛等。“2021年,协会首次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化工教育迎来重要进展。”郝长江指出,大赛不仅能引导教师在参赛过程中主动思考,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推进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责任意识;还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石油和化工行业,共塑行业美丽形象。
学生技能比拼的舞台越来越大,潜能被不断激发,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2019~2024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等11项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的学生技能比拼活动火热开展,累计吸引20余万人次参加。另有一批有口皆碑的品牌活动连续多年如期开展,如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于2023年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科竞赛排行榜,正式由行赛晋升为国赛,覆盖面、影响力、赛事规模都有了质的变化。
教材质量不断提升,促使化工教育革新。在郝长江眼中,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还要兼具搭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功能。因此,他带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身心投入教材建设工作。在第五届理事会期间,协会启动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完成20种数字教材立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动行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精准对接,赋能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
终身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在职员工“有学上”。2019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启动终身教育招生,首批设立了14家学习中心。经过6年的发展,学生人数从百数上升至万数。“在一次毕业典礼上,满头银发的本人为同样满头银发的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终身教育的理念具象化了。”郝长江说。
今年恰逢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成立30周年。对于化工教育的未来,郝长江充满信心、满怀期许:“希望协会继续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以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大化工、统筹大教育,持续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会员服务水平,努力发展和壮大化工教育事业,推动和发挥化工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国从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作出新的贡献!”
5月10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负责人,郎红旗当选会长,朱建民等21人当选副会长,辛晓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地震安全知识,介绍防震减灾工作。
“你看,不到3个小时旋转升降平台已经全部拆解完了,这要是满堂脚手架得拆2天。”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西北项目管理部安全总监吴建指着他的“新员工”——旋转升降平台颇为自豪地说。截至5月4日,由该公司施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