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生产中,班组是企业运行的“神经末梢”,其管理水平关乎安全生产与效益提升。潞安恒通化工公司双氧水厂双氧水工段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培训、机制、管理、人才等多方面举措,构建起基层管理立体化体系。
培训演练双轮驱动,淬炼职工硬本领。工段构建全周期能力提升模式,年度培训涵盖工艺、设备、应急三大模块,集中授课解析理论,结合模拟场景实战演练,让职工“学中干、干中学”。工段长每日现场抽查操作规范,考核与绩效挂钩,形成闭环管理。班后会成“充电课堂”,职工轮流演示技能,每月比武强化能力。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定制“一人一策”培训方案,建立双向传导机制,提升协同应急能力。
激励约束协同发力,激活内驱力。工段打破“平均主义”,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构激励体系,设专项奖励,实施阶梯式奖励。通过电子巡检系统实时监控,即时预警违规操作。“小改小革”奖励机制成为创新“孵化器”,运行甲班小组长于小伟发现蒸汽冷凝液与碱泵冷却水外排问题后,提出回收至循环水系统的改造方案,经水质检测达标后实施,每日为企业节约水资源20立方米。这类“金点子”不仅获得物质奖励,更被纳入标准化操作手册,带动职工累计提出设备优化建议37 项,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
工段长躬身垂范,引领管理新风尚。工段长以“三勤”作风打造管理样板,提前到岗巡查,下班前复查隐患。在高温检修期间,他全程参与,不放过每个细节,带领团队安全完成任务。“走动式管理”让问题发现在一线,他建立问题清单,立行立改隐患,并将经验转化为应急处置指南。
传帮带薪火相传,构建人才培育生态。工段以“师徒结对”搭建双轨培养模式,技术骨干于小伟为新职工制定成长计划,倾囊相授经验。如今,工段形成十余对师徒组合,实现“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双氧水工段以班组建设为支点,推动安全生产与效益提升,未来将持续深化管理,跑出“潞安恒通速度”。
年初以来,中原石油工程管具公司党委在安全班组建设中,不断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员工规范操作,加强风险管控,筑牢安全堡垒从班组做起。截至3月27日,该公司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该管理区着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日常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班组建设上,强化责任担当,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