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6日至8日,以“生物工程塑造未来产业”为主题的第二届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共同探讨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领域的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本次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等出席会议。
蒋传海指出,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技术革命浪潮,生物产业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高地。华东理工大学自1955年创办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以来,始终致力于生物工程领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目前拥有生物工程A+学科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面向未来,学校将积极把握生物经济领域加速创新、塑造未来产业格局的黄金机遇期,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战略,围绕精细化工与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工程创新高地。他期待与会专家、业界精英携手共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上海打造合成生物全球创新策源地和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钱旭红院士指出,先进生物制造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颠覆性产业技术,其意义如同人工智能一样,早已超越了学科专业与行业本身,已成为国家战略,也已成为全球竞争的高光焦点。需要我们跨学科建立新的底层发展逻辑,全力推动其跃升,助力中国在全球生物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强调,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制造的“核心引擎”,新一代智能生物反应器将推动合成生物学成果高效转化,为生物医药、绿色材料等领域提供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材料处处长陆寅表示,上海正加快落实国家战略,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聚焦先进材料、消费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合成生物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会长董树沛指出,生物反应器工程是生物制造的核心环节,对推动合成生物学成果产业化具有关键作用。他呼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上海合成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主旨报告环节,杨胜利院士回顾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趋势;马光辉院士探讨了微球核心材料在生物制药全链条创新中的应用;金征宇院士分享了食养智慧驱动下“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升级与发展。此外,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教授曾安平,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立新,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魏东芝等专家分别就合成生物学、生物反应器工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物制造等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本次会议设置了4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酶工程、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生物材料与生物医药等方向进行了报告交流,来自清华大学等85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大会还设置了博士后、研究生专场报告交流环节。 (陈鸿应、种艳平)
8月6日上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天空铺满薄云。指着孤东827P5井场西南角一组顶着“光伏板”的装置,采油管理四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注采管控岗员工胡建军介绍说:“这是凝热板,采用太空绿能加...
8月7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运动员齐聚蓉城,在35个大项、250多个小项中展开角逐。世运会被称为体育界的“创新实验室”,在为小众体育项目提...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厦门大学共同完成的“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及传感研究”项目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在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与传感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螨害是我国农作物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覆盖华南、华中、华东等六大农业主产区,每年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100亿元,威胁耕地面积超1亿亩,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煤电烟气变压吸附碳捕集技术,近日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