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意见》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以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意见》明确,要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园区处处长刘思明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化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意见》聚焦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精准切中目前产业升级及实现“双碳”目标所需,将助力破局“内卷”、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初期的资金压力,为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企业要瞄准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用好政策红利,强化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将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液流电池产业联盟秘书长吉广林认为,文件对促进我国储能产业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主体的液流电池产业构成重大利好。“液流电池产业和企业面临前景好但投资较大、企业创新能力强但整体经济实力偏弱、融资渠道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吉广林说,“文件提出要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等措施,针对性强、有效性突出,对强化液流电池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的可靠性、优化产业生态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助力我国液流电池产业进一步强化全球领先优势。”
8月13日,由昆仑物流承运的新疆首座综合能源加氢站——新疆销售克拉玛依分公司白碱滩综合能源站所需的550千克氢气安全送达站内。这标志着我国西部氢能储运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截至7月底,新疆电网储能装机规模达1241.18万千瓦/4121.0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3.3%,创历史新高。其中,今年前7个月新增储能装机规模598.13万千瓦/1989.18万千瓦时。
近日,国家能源局“氢电耦合零碳园区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课题正式启动。该课题是国家能源局“十五五”氢能领域重点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将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关键支撑。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
8月10日,随着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全面进场安装,山东诸城滨河独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这也是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布局的首个磷酸铁锂电池+钒液流电池混合储能项目,预计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