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储运及材料制备技术获重大突破
5月20日,记者从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获悉,150吨/年氢化镁中试产线在陕西榆林投料开车后,近日在消缺优化后转入稳定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产线,规模为全球最大,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及关键材料制备取得重大突破。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氢化镁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技术,主要原料镁粉和氢气通过催化条件下加氢合成氢化镁(MgH2),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攻克了规模化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的技术难题。
该项目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大化所、大连富德金煜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运行后首个开展中试及示范试验的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生产装置包括镁粉制备、氢化镁合成、自动包装单元等。今年1月中试装置产线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并实现无人现场值守、自动化运行。制备的氢化镁材料质量储氢密度为6.5wt%和7.2wt%两种,可根据需求生产粉状、颗粒状、块装氢化镁产品。目前正在编制万吨级氢化镁项目工艺包,力争工业示范项目在榆林落地,将促进当地丰富的工业副产氢气综合利用和金属镁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固态储氢为储氢环节新兴技术,相较于高压气体储能和低温液态储氢具备高安全性、高体积储氢密度、运输便捷等特点。其中氢化镁材料安全环保、可循环使用,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与其他类金属储氢材料相比,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在储氢重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是传统高压气态储氢密度的5倍,可在常温常压下安全运输,提供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氢能储运解决方案。
近年来,榆林创新院氢化镁团队围绕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开展了小试、中试放大等工程试验,持续对批量化生产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开发了公斤级和百公斤级镁基储氢制备专用装备。(李军/文 企业供图)
一大早,王海娟刚在工位上落座,河南油田工程院钻完井研究所固井技术组的吕倩菲就跑来向她请教:“渭北油田浅层水平井位垂比3.56,套管怎么下入?水平段只有30摄氏度,如何保证固井质量?” “这种类...
近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新型液压抽油杆剪切装置在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明493井完成现场试验,仅用4小时就完成了80根玻璃钢抽油杆的切割作业,效率达到传统剪断钳的20倍。
5月的北京阳光和煦,北京化工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如约而至。踏入昌平校区,现代化的教学楼群间,智慧教学的生动图景徐徐铺展:星罗棋布的智慧教室、跨越校区实时互动的“云课堂”,还有将现代化工业装置“...
近日,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空分车间为自洁式过滤器外围增加防灰网,大幅降低自洁式过滤器滤筒更换频次,预计年可节省滤筒成本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