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北京氢能产业创新优势,以标准化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简称《标准体系》),以构建一套完整统一的、与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适配度高的标准体系,解决产业发展标准滞后、缺失等问题。
《标准体系》提出,到2027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标准基本打通。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5项以上,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主导制修订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30项以上,对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标准体系》要求充分考虑氢能产业在安全、氢储运、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聚焦促进氢安全应用、氢能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氢能工业车辆应用、氢能产业用能管理等方面,着力增加产业急需标准的有效供给,覆盖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环节。
据了解,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5个一级子体系,《标准体系》分别明确了每个一级子体系的建设内容和重点任务。
氢制备方面,要对氢分离与提纯、水电解制氢、光解水制氢等不同制氢技术进行规范,开展水电解制氢设备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固体氧化物水电解制氢、规模化PEM制氢及其关键材料测试等领域制定市场急需的团体标准等。
氢储存和输运方面,要对高压气氢储存和输运、液氢储存和输运、固态储运氢、有机液体储运氢等进行规范,主导和参与氢气压缩、液化、氢储运系统、液氢贮存和运输的相关设备及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重点参与储氢容器、气瓶、管道等特种设备国家标准的制定。
氢加注方面,要对加氢站设备、系统、管理等进行规范,重点参与加氢站储氢容器、加氢站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同时重点推进液态储氢加氢站、液氢泵、液氢加注机等核心设备团体标准的制定。
氢能应用方面,重点参与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氢内燃机、燃料电池汽车安全及测试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优先在液氢整车、车载液氢系统、车辆性能测试等国家标准空白领域制定团体标准。
4月17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简称《蓝皮书》)指出,2024年全球正加速从传统能源...
4月18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覆盖年度生产用电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海油集团公司中下游板块首家实现绿电高比例替代的生产企业。
今年以来,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甘肃省节水型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公司三泰公司落实“双碳”战略,组成“数字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黄金搭档”,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总装机容量52千瓦的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调试完工,正式投产发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该光伏项目是重庆气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利用无人机,开展固体废物巡查,捕捉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堆放的隐蔽盲点和卫生死角,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固体废物领域环境问题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