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实数融合发展观察(2025年)》显示,我国逐步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其中,工业数字化已成为实数融合的“主阵地”。
中国信通院表示,我国消费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消费互联网进入平稳增长期,行业增量红利逐渐消退。与此同时,消费端数据与产业端数据逐步打通,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终端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产业互联网成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蓝海。2015-2024年,我国服务业数字化政策条目累计占比从65.0%减半至31.2%,工业数字化占比从16.0%大幅提升至58.4%,占据政策主体地位。这一转变不仅是应对消费互联网红利消退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工业是数实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数据要素正加速向工业领域全环节渗透应用,形成了基础数字化、大数据分析、AI驱动创新优化、基于数据协同的网络化组织等四类典型模式,赋能精准决策,构建更加畅通的供需循环体系。
据介绍,在生产端,实数融合实现了创新要素配置、优化生产供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等新型要素融合生产,驱动柔性生产等快速发展。具体包括通过数据协同,提升配置效率;数据复用,降低生产风险;数据融合,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二是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生产,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具体包括技术赋能生产设备与流程,实现智能化发展;技术应用辅助管理,推动生产全周期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助力智能决策,使生产决策实现动态优化。三是数字基础设施融合生产,驱动价值链和网络化协同。具体包括网络及算力基础设施实现生产设备升级;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助力生产数据网络化协同;平台赋能实现生产网络化协同。
此外,实数融合还能助力制造业构建敏捷快速的供应链网络,利用数字技术完成订单自动跟踪、物流路径优化等,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机器学习技术则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计划等,增强供应链柔性。“某智能工厂将设备、数据以及合作伙伴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资源信息化集成,推动传统供应链由线性链条转化成生态网络。”王志勤说。
王志勤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攻坚期,促进实数融合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应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构建适应实数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最近,潞安化机特材装备分公司的新员工“小坦克”有点忙——在本车间干完活,还要马不停蹄去其他铆焊车间“支援”,俨然成为了跨部门协作的“全能选手”。近日,笔者来到该公司,见到了这个仅入职一个月就成为潞安化...
“现场各工作组做好准备,板壳式换热器完成吊装拆卸,进入清洗阶段。”近日,冀东油田公司数智集输试点中控室内,值班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现场,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换热器抽芯清洗。这是该公司首次应用数智化手段开展原...
日前,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自主可控智能发电控制系统”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