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能源达沃斯”——第二届中国能源•化工强国大会在“煤化工黄埔”太原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博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迎春受邀与会,并围绕《低碳纯碱破局——天然碱筑牢新能源绿色根基》,分享了天然碱如何助力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独特经验。
陈迎春介绍,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纯碱广泛应用于玻璃、泡花碱、碳酸锂、味精、洗涤剂等的生产,尤其是随着新世纪以来太阳能、锂电新能源的崛起,纯碱在光伏玻璃和锂盐生产上的应用异军突起,老产品、新应用的特征尤为明显,为这一历经百年发展的传统产业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纯碱生产工艺上,除了传统的氨碱法和联碱法生产工艺,天然碱法工艺近年来厚积薄发,迎来井喷式增长,迅速从产业舞台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其产能规模已经从2020年180万吨迅速蹿升到2024年的680万吨,全行业产能占比18.5%,且还在保持持续攀升的势头。陈迎春介绍,相对于传统化学合成法工艺,天然碱能耗小、环境友好,加工流程简单,碳减排优势明显,基本无废液废渣排放;产品纯度高,如博源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生产的纯碱纯度达到99.7%-99.8%,盐分含量 ≤ 0.03%(国标Ⅰ类优等品为0.3%)。
自1978年“天然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小组开始在内蒙古乌审旗合同察汗淖碱湖滩开展碱田日晒研究以来,博源集团在天然碱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依托国内陆续发现的天然碱资源,先后在锡盟苏尼特、河南桐柏和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建设了总产能1000万吨/年的天然碱系列产品生产线。随着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综合利用项目二期于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博源集团在天然碱开采、生产加工技术上均跃居国际先进地位。
陈迎春介绍,我国的天然碱资源赋存并不短缺,目前已探明的总储量24亿吨,已开发9.53亿吨。除了博源集团上述已探明开发地区,近年来我国又在内蒙古通辽发现了规模可观的大型天然碱矿床,开发前景喜人。我国现已具备了“资源+技术”支撑天然碱产业大规模开发的现实条件。
在市场应用上,根据权威机构IHS markit分析,到2030年全球纯碱需求将保持2.9%的增长速度;中国纯碱需求将保持2.3%的增长速度,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碳酸锂、光伏等)领域。
从国内来看,陈迎春分析指出,在国家“双碳”背景下,未来我国纯碱行业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合成碱法在能耗高、环保压力大,对应的产能将会减少,天然碱产能占比将逐年提升,并将成为纯碱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方向。加快推进天然碱产业发展,满足新能源等领域对纯碱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我国纯碱工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已是纯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据陈迎春介绍,目前以博源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天然碱行业正在加快探索“天然碱—新能源”绿色生态链深层次应用,实现从低碳纯碱到近零碳纯碱跨越的目标,并最终形成天然碱与新能源双向驱动降碳新格局。天然碱是纯碱行业低碳转型十分有效的路径,作为低碳原料,其低碳足迹适配欧盟碳关税(CBAM)要求,将有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天然碱生产无危险化学物料,适配地面加工柔性生产模式;天然碱采矿与新能源负荷能有机契合,推动协同发展;天然碱采矿形成的融腔,还可探索采空区储能技术等。
“中国天然碱加工技术领先,天然碱资源储量较大,着力打造“天然碱—新能源”绿色生态链,就能为我国‘3060目标’作出极为独特的突出贡献,我们对此抱有极大的信心。”陈迎春说。
9月8日在厦门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商务部举办对外投资专题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9月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将聚焦氢能产业在基础通用、氢安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液氢应用示范及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等环节的标准制定,着力增加产...
近日,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一阶段甲醇合成装置、合成气净化装置、醋酸乙烯装...
9月3日至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第六届)中国橡胶新材料暨混炼胶技术论坛在常州举行,探讨混炼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9月3~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聚氨酯展览会在广州成功举办。美思德化学作为聚氨酯助剂领军企业,携核心产品矩阵与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展会,与全球行业伙伴共同探讨聚氨酯领域发展新机遇。美思德化学围绕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