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化新网讯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方向,聚焦十个发展领域,推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等五大重点任务。

在船舶与海工装备方面,《规划》强调,要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与示范应用。同时,加强绿色动力系统领域发展,开展甲醇燃料低中速、氨燃料低中速发动机样机研制及试验验证,推动大缸径低中速船用LNG双燃料发动机、低中速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自主研制。

《规划》明确,要提升燃料供应服务能力,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LNG和绿色甲醇加注服务能力,适时布局绿氨、绿氢、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加注服务;要求完善绿色燃料基础设施布局,在化工区等地布局绿色燃料制备基地,加快推进化工区绿色甲醇项目,探索布局绿色燃料母港基地,建立制输(运)用通道,打造环杭州湾氢能廊道,并支持设立保税LNG储罐和绿色燃料储罐,加快加注设施布局。

海洋新能源产业是本次《规划》重点,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绿色甲醇及海洋氢能等海洋新能源,包括推进绿色甲醇“制、储、输、供”全产业链布局,加强绿色甲醇制备,加快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CCUS技术应用,探索二氧化碳耦合绿氢制备绿色甲醇,强化绿色甲醇储存、运输、加注环节发展;同时,大力推动海水制氢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动电解法制氢、光催化制氢、生物制氢等海水直接制氢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以及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PEM水电解制氢装置等海上风电制氢装置领域的发展,推动海洋氢能配套产业发展。

《规划》也鼓励其他海上新能源综合开发,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氢基能源融合发展,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推进深远海风电在绿醇、绿氨制备中的应用;积极推动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供应体系。

相关推荐

航天工程:新型工业化转型实践者

“面对行业发展新形势,航天工程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动煤气化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能源·化工强国大会上,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玉营表示...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湖南石化生物质气化柔性平台开建

7月1日,湖南石化生物质气化柔性平台建设项目在该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煤气化装置区域开始基础施工。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大庆油田主导制定材料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由大庆油田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3503-8:2025《包括低碳能源在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完井液和材料第8部分:水力压裂用涂覆类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开...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校企共建光伏储能电子联合实验室

近日,由华宝新能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成立的“华宝新能光伏储能电子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中原油田白9储气库提前完成全年注气任务

7月4日,中原油田白9储气库圆满完成全年注气任务,为今冬明春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蓄足“底气”。

2025-07-07     河南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