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在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镇整洁的街道上,将巴合提古丽·吐达洪家的小院染成金黄。厨房里飘出抓饭的香气,她将刚出锅的手抓肉精心摆在盘子里。负责望风的五岁小儿子在门外大声喊道:“妈妈,陈爷爷来了”。巴合提古丽赶紧洗了手,走出院门迎候。
儿子口中的陈爷爷是塔兰奇食品厂的总经理陈泽富,与他一起同来的还有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的挂职干部刘功旺。两人走进院子,巴合提古丽的母亲满脸笑容地迎上去:“快请进,刚煮好的奶茶,就等着你们呢!”
“塔兰奇”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种麦子的人”。塔兰奇食品厂是这里第一个乡镇企业。2013年,独山子石化捐赠的3台先进烤箱和40套工作服,让这个传统手工作坊,产能翻了一倍以上。“新烤箱烤出第一批蛋糕出炉时,镇上好多人都来看热闹。”陈泽富回忆道。村里的人亲切的称呼独山子石化公司的挂职干部们为“石油‘塔兰奇’”。
从家到食品厂的距离仅仅一公里,巴合提古丽那次也去凑了热闹。食品厂产能提升,需要招更多工人,她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上班的第三天,母亲怒气冲冲地站在厂门口大喊:“谁家媳妇像你这样抛头露面?赶紧给我回家去!”她想起连给孩子看病的50块钱都要找婆婆要的窘迫,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这个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躲在车间里哭完后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在食品厂上班。
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没有错。中国石油的帮扶让塔兰奇食品厂逐步蜕变为现代化产业工厂,也彻底改变了巴合提古丽的命运。2019年,该厂投入50万元用于更新自动化设备;2021年,该厂投入30万元扩建生产线,实现每天为县城及周边三县一市的9600名学生稳定供应营养餐,当年产值超过800万元。今年,该厂计划再次投入100万元用于厂房改造和技术升级。如今的巴合提古丽,已成长为食品厂的厂长,每个月6000元工资。2020年,她为家里买了辆小汽车,今年还打算换辆新能源汽车。
刘功旺拿出手机,指着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项目规划图说:“新厂房装修完工后,产能预计提升60%。”
巴合提古丽的丈夫正帮着准备晚餐,对妻子打趣道:“古丽厂长,厂子越来越大了,你把我也雇一哈嘛。”这个曾经反对妻子工作的男人,现在主动承担了很多家务。
“古丽”在维吾尔语中常见于女性名字,意为“花朵”或“花儿”,象征着美丽、纯洁与生机。暮色渐浓,送走客人后,巴合提古丽站在葡萄架下沉思。原来,她像这里的妇女们一样,生活半径不超过灶台和馕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古丽”走进工厂,就像远处新厂房工地上的电焊火光,冲破黑暗,绽放出烟花般的绚烂。
塔兰奇食品厂建厂以来先后有1000多名村民进厂工作,其中不少人学成手艺后,在县里、市里,甚至乌鲁木齐市开起了自己的糕点店。现在厂里仍有30名固定员工,都是附近的“古丽”,月工资2000元以上。
伊犁河水滋润着每一寸良田,哺育着每一位播种的人。自2003年中国石油定点帮扶察布查尔县以来,22年春风化雨,13名石油“塔兰奇”接力奔跑,在这里种下希望的种子,一亿余元真情浇灌,42个项目陆续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家一户,越来越多的“古丽”竞相绽放,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4月1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明确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聚力推进·协同创新·全面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