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零碳园区要做好四个结合

零碳园区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载体,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引导绿色投资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连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零碳园区建设及“双碳”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并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笔者以为,建设零碳园区需做好以下4个结合。

一是将碳达峰目标达成与碳中和能力形成结合。碳达峰期间,园区要优先保障能源安全,在最大限度盘活优质高载能资产的同时,化石能源增量消费以积蓄碳中和能力为目标进行布局建设。要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二是将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结合。这是节能降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我国节能降碳事业进入到了“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的新时期,能源经济活动将深深打上时代烙印。从零碳园区建设角度看,企业是零碳园区建设的主体,园区是零碳园区建设的载体。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正是零碳园区建设的主旋律。

三是将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产业体系构建相结合。把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既是我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的实践总结,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战略诉求。零碳园区建设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零碳化供给)是零碳园区建设目标达成的基础条件,然而从企业、项目层面看,新能源产业化与产业新能源化是需要技术进步与数智化管理赋能的。园区需要在以波动性为特征的风、光发电与企业产品受市场制约所形成的生产负荷波动性之间寻得最优解。

四是将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结合。园区要抓住后工业化时期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迭代升级周期背后的大规模静脉产业资源开发利用机会,夯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能源利用的低碳化与多能互补是零碳园区建设重要特征。园区要在波动的生产负荷、波动的风光发电之外找到稳定的低碳热源和低碳电源,可结合“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基于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城市油气田”建设。

(作者系国家节能中心专家库专家)

相关推荐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七大队:当好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守望者”

  生态环境执法作为环保“利剑”,既是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威慑违法排污企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化工园区作为环境高风险聚集区,坚持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执法,对于促进企...

2025-08-20     中化新网

加快零碳园区建设箭已上弦——化工园区“净零”之路怎么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正式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工作,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制度创新,推动园区低...

2025-08-20     中国石油和化工

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召开8月份月度工作例会

8月1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召开8月份月度工作例会,深入贯彻落实江北新区党工委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全员凝心聚力、奋进实干、攻坚突破,全力跑好下半程、决战全年胜。会议还对园区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当...

2025-08-19     中化新网

闻不见气味 看得见降碳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解锁产业“绿”码

一排排反应釜间,管道纵横交错,却闻不到刺鼻气味;监控大屏上,碳排放数据实时跳动,智慧大脑精准调度着整个园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医化园区这个国家级减污降碳协调创新试点,正将“绿色密码”写入产业基因。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

潍坊滨海开发区:以文化“软实力”激活发展“源动力”

​从山东海化集团车间里流淌的“家文化”,到新和成山东基地传承的“老师文化”,再到山东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诚信文化”,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文化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