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TSSe薄膜转化效率突破10%创世界纪录

我国无机光伏材料薄膜化研究获进展

中化新网讯 近日,从南京邮电大学传来消息,该校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和辛颢教授团队,用溶液法获得大面积“铜锌锡硫硒”光伏薄膜,并以10.1%的光电转化效率,验证了无机化合物制备柔性光伏材料的产业化潜力。研究成果9月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

据辛颢介绍,第一代光伏材料晶体硅质地坚硬,当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是将光伏材料变得柔软、轻薄,甚至可以缝在衣服上。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材料虽然容易制成薄膜,但性能尚不稳定。在此背景下,第二代光伏材料“铜铟镓硒”重回研究人员视野。

“‘铜铟镓硒’因薄膜良品率低,且铟和镓的成本高,长期没有突破。”辛颢表示,2021年,她和团队将铟和镓换成锌和锡,又用溶液法取代传统的真空法,制备出0.1平方厘米的“铜锌锡硫硒”(CZTSSe)光伏薄膜,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3%。

然而,与溶剂挥发过程中或在溶液中可直接形成目标结构的有机或钙钛矿薄膜不同,CZTSSe薄膜溶液法制备过程包括前驱膜沉积和高温硒化结晶两个关键步骤,结晶过程涉及复杂的相演化和晶粒生长,因此溶液法制备多元无机化合物薄膜仍存在挑战,尤其是实际应用于大面积均匀薄膜制备及高效太阳能组件时。国际上通常认为,光伏组件的面积超过10平方厘米光电转化效率才有实际意义,可随着薄膜面积放大,光电转化效率会大幅降低。

经过4年多研究,团队在溶液法获得大面积均匀CZTSSe制备薄膜和纪录效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过程中,揭示了制约CZTSSe薄膜均匀性的原因,并通过调控溶液组分提高薄膜孔隙率促进垂直方向均匀结晶和横向晶粒生长,提高了薄膜均匀性和组件效率。团队经反复实验,精准调控溶液“配方”,进一步提高薄膜孔隙率,让结构更疏松,以便硒充分渗入,改善了组件薄膜均匀性与表面平整度,成功制备出有效率面积达10.48平方厘米的光伏组件。

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际权威机构测试,该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0.1%,创造了CZTSSe组件首个世界纪录,并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正式收录。

黄维院士表示,“铜锌锡硫硒”技术路线的优势在于原料储量丰富、无毒、成本低,此次研究成果标志着用溶液法制备无机柔性光伏材料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具有产业化潜力。

相关推荐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材料生产获进展   

  中化新网讯10月17日,当升科技表示,公司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已取得进展。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海斯福氟新材料研究中心项目封顶

  中化新网讯10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海斯福氟新材料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封顶。  据了解,三明海斯福氟新材料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是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位于明溪县南山新村东侧,计划投资约2...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吉林石化转产高端新牌号膜料

  中化新网讯近日,吉林石化膜料新牌号产品PE-HD5740F下线,实现从注塑料到膜料在线转产。半个月期间,该牌号产品已经生产17430吨。  PE-HD5740F是一种高性能聚乙烯膜料产品,具有...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欣旺达推出新型储能电芯

日前,欣旺达携684Ah与588Ah两款新型储能电芯重磅亮相行业活动,以技术创新直击行业痛点,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湖南石化SBS改性沥青走俏市场

金秋时节,湖南石化与湖南省内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成SBS改性沥青供货协议。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高温储能聚合物电介质研究获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沈洋课题组等在高温储能聚合物电介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机器学习设计的高温高储能聚合物复合电容器”为题,于日前发表于《自然·能源》。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