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光“利器”直击生物检测三大痛点——记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及传感研究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厦门大学共同完成的“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及传感研究”项目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在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与传感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环境监测与生物检测技术的革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环境监测与生物检测领域,传统检测方法面临诸多瓶颈,如病原体检测中前处理与检测环节脱节易导致样本丢失,影响结果准确性;硝基爆炸物中三硝基苯酚(TNP)与三硝基甲苯(TNT)难以有效区分;毒害气体的原位监测灵敏度不足且操作复杂。

  针对这三大痛点,项目团队历经7载研究,聚焦光/磁异质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方法学,通过调控材料的磁性、光学等性能,深入解析其在传感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起一系列分离富集与传感一体化的创新方法。

  磁性与光学耦合革新病原体检测模式。团队提出磁性富集与光学检测耦合的新思路,创新开发出“原位成核—奥氏熟化—定向生长”的合成策略,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物相、尺寸、成分和结构可控的磁性/等离激元哑铃型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将磁性富集与光学检测功能集成于单颗纳米粒子,打破了传统“先处理、后检测”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样本丢失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已在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转化应用,助力企业获得欧盟CE认证及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创造经济效益达1.5579亿元。

  量子点技术实现爆炸物精准识别。为解决TNP与TNT难以区分的难题,团队研发出化学氧化与液相剥离相结合的技术,制备出高量子产率的氮化石墨量子点。研究发现,TNP与氮化石墨纳米片之间存在强烈的内滤效应和分子相互作用,据此开发的无标记荧光传感方法对TNP的检测限低至8.2纳米,且具有极高的选择性,不受其他硝基爆炸物及金属离子的干扰。

  晶格错配策略提升毒害气体检测性能。团队提出“晶格错配”外延生长新策略,制备出具有优异等离激元特性的异质纳米探针,阐明了异质金属原子岛状生长的作用机制,揭示了探针的形貌、结构等对其光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团队还创新性地将无机纳米探针包埋于琼脂糖,开发出高性能毒害气体比色传感新方法,实现了对硫化氢、甲醛、氰化氢等毒害气体的实时原位监测。其中,针对硫化氢气体的检测试纸条灵敏度是传统醋酸铅试纸的120倍,可在1分钟内对50ppm的硫化氢产生肉眼可识别的颜色响应。

  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篇,撰写综述3篇。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本系列报道到此结束)


相关推荐

外表“冷冰冰” 内心“热腾腾”——记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创新应用太空绿能加热技术

  8月6日上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天空铺满薄云。指着孤东827P5井场西南角一组顶着“光伏板”的装置,采油管理四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注采管控岗员工胡建军介绍说:“这是凝热板,采用太空绿能加...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化工新材料让世运会更精彩

  8月7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运动员齐聚蓉城,在35个大项、250多个小项中展开角逐。世运会被称为体育界的“创新实验室”,在为小众体育项目提...

2025-08-11     中国化工报

年损百亿螨害难题获突破!华理团队创制新型绿色杀螨剂

  螨害是我国农作物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覆盖华南、华中、华东等六大农业主产区,每年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100亿元,威胁耕地面积超1亿亩,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2025-08-08     中化新网

烟气变压吸附碳捕集技术通过鉴定

  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煤电烟气变压吸附碳捕集技术,近日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025-08-08     中国化工报

废塑料重油“联姻”制低碳烯烃——记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关键催化材料的创制与应用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翰逸神飞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关键催化材料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科...

2025-08-0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