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25日至26日,第九届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暨湖北省第一届磷石膏综合利用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磷石膏的处理技术、工程应用与市场前景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破解其环境压力与资源浪费困境,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为湖北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的磷石膏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出更多可行路径。

生态环境部政策法规司、生态保护司原司长彭近新强调,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化创新激励,拓展磷石膏在建材、农业、环保等领域的高效应用场景。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秘书长杨再银指出,当前工业副产石膏利用面临“技术碎片化、标准滞后化、产品低端化”挑战,需依靠“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力,推动全链条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
武汉工程大学科发院副院长、湖北省长江磷石膏研究院院长张华丽指出,可溶性磷、氟、有机物等杂质如同“枷锁”,限制了磷石膏的应用上限,而实现跨越的核心在于突破“磷石膏本质安全”瓶颈。通过“技术集成”与“产业耦合”构建新价值链,实现“磷石膏规模化安全消纳”、“磷石膏高质化提值利用”的技术路径。
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功新指出,磷石膏综合利用面临投资周期长、技术风险高、市场规模不足等瓶颈,需构建“技术+资本+市场”三位一体的产业培育模式,通过金融创新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关键环节。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钱庆荣提出,工业副产石膏经提纯改性后,可成为橡胶、塑料和涂料领域的“绿色功能性填料”,实现从“环境包袱”向“功能性材料”的转型。
贵州大学教授陈前林介绍了磷石膏绿色转晶制备无水石膏技术,为磷石膏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极具产业化前景。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何宾宾提出“以废治废、协同增效”的资源化新范式,将磷石膏与其他大宗工业固废通过协同处置,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环境功能材料,实现从“单一治理”到“系统整合”的跨越,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实践范例。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围绕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产业实践与市场前景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会议指出,要实现磷石膏的“变废为宝”,必须在标准体系建设、核心技术突破、产品成本优化与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才能突破处理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市场接受度低等障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本届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武汉工程大学、建筑材料行业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下一步,将加快构建磷石膏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线建设,引导资本与市场双向赋能,助力磷化工产业向绿色、循环、高端化转型。

日前,在平煤神马尼龙化工公司化工五厂看到,新投入使用的中水深度治理技改设备正在有序运行中,这是该公司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一套装置。
10月28日。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获悉,自10月初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原油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雷霆行动”工作部署,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闻...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届“从良种到美食”全球展览开幕式现场。作为FAO成立80周年华诞庆典的重磅活动,该展览汇聚了147个国家的260家参展机构。在这次展览上,来自全球的嘉宾见证了缓控释肥领域...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保障难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工行业破解能源约束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
2025年,神木煤化工能源公司从技术革新、精益管理、外部赋能三大维度发力,助力降本增效。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累计创效1416.5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