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2025年)全国流态化会议暨颗粒技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7月19~20日,第十三届(2025年)全国流态化会议暨颗粒技术会议在沈阳举行。大会以“流化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推动流态化及颗粒技术领域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持续发展。

大会由辽宁省人大常委任、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许光文教授主持。他表示,全国流态化会议已有63年历史,是我国流态化技术最重要的学术论坛,对推动流态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起到积极作用,希望本次会议激发出一些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为我国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阳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秦高梧指出,近年来沈化大在流态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今后将持续开展流态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如既往为中国颗粒学会及其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创造更优质条件、提供更全面保障,为国内同行做好服务。他期待与全国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流态化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化大应有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吕俊复在题为《灵活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流态化基础》报告中强调,灵活运行能力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核心特性,其基础在于对炉内气固两相流流态化状态的精准调控。基于冷态实验和350MW超临界CFB锅炉的气固动态特性、长周期压火实验研究,探讨了流态化基础理论在灵活CFB锅炉运行中的多层面体现及其关键作用。

吕俊复表示,床层仍具良好的在CFB锅炉的动态调节过程中,燃料掺烧、一、二次风配比等操作参数的变化显著影响气固两相的流化强度与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掺烧细粉煤、添加细床料等干预措施不仅改变了热负荷的响应速率,同时引起炉内颗粒浓度、循环流率及气流组织结构的剧烈扰动。这些扰动影响气固混合效率、局部温度梯度及反应区域还原性,从而改变对流传热速率、燃烧稳定性与污染物(如NO?)生成还原过程,其本质是由流态化状态变化引起的气固动态响应机制的改变。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许友好在《变径流化床:改善复杂催化反应目标反应路径选择》报告中指出,流化床最显著特征是床内各处的温度和催化剂密度处于均匀状态,从而难以分区优化复杂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与选择性。经过20年持续创新,提出了流化床由变径构建反应区新概念,发明了具有多流型的变径流化床,首创了变径流化床催化反应工程技术,由此实现了改善复杂催化反应目标反应路径选择。借助变径流化床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开发出多项催化反应工艺,其中重质烃高效转化工艺、双反应区催化裂化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正在开发的低碳烯烃生产技术未来应该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会议同期还开设流态化技术培训班,由国内相关教授专家讲授“流态化技术在聚烯烃生产中的应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中的流态化技术”“颗粒与流态化测试技术”“生物质制合成气”等流态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及前沿发展。

会共设置流态化的介科学与智能化、流态化基础及过程强化、气液/气液固与新型流态化系统、流态化低碳新技术、颗粒制备及流态化测试等5个分会场,内容覆盖流态化研究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部过程。

本次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化工大学承办。大会共吸引300余人参会,共评选出优秀报告23个,优秀墙报6个。张一峰

 

关键字:第十三届(2025年)全国流态化会议暨颗粒技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相关推荐

胜利测井公司2项技术获专利

  近日,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申报的“一种提高水力泵送效率装置及控制方法”和“油气井电缆控制安全释放装置”2项射孔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

湖北硝基复合肥料企校创新中心获批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名单。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

炔烃选择性加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铁峰和蓝晓程团队在炔烃选择加氢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

全国磷氟生态产业技术创新论坛将开

  第九届全国磷氟生态产业技术创新(贵州磷化)论坛将于8月26日至29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举办。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

仪征化纤开发无孔防水透湿膜用TPEE

  7月15日,由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开发的无孔防水透湿膜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面市。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

独石化聚丙烯装置环管反应器吊装成功

  7月16日上午,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现场,国内首台采用自主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建造的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环管反应器吊装成功,精准就位。

2025-07-2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