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西吉的天空湛蓝如洗。这片位于宁夏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在秋风中展露出一年里最为明朗而沉静的气质。这里曾是左宗棠笔下“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区域,千沟万壑间烙印着岁月与自然交织的痕迹。
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白崖乡库房沟村,一片片盛放的格桑花跃入眼帘,粉的轻盈、白的素净、紫的烂漫,点亮了整个山乡的深秋。
格桑花,寓意“希望与坚强”。而对库房沟村的村民来说,那份日渐清晰、触手可及的“希望”,正是宁夏能化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四年来默默耕耘的果实。
携手共绘“同心圆”
9月19日,笔者走进库房沟村部,眼前是村民们在新文体中心下棋谈笑的融洽景象。而数年前,这里还深陷“干部说话没人听,村民办事找不见人”的治理困境。
“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这句民间谚语,曾是这片土地最真实的写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从水润巴蜀来到干涸西吉的驻村第一书记程峰感慨,他从未想过电视剧《山海情》中的情节会成为自己的日常。
自然条件的艰苦尚可克服,但更棘手的是党组织涣散、人心不齐的“软钉子”。初来之时,村干部与群众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信任基础十分薄弱。
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面对这一局面,工作队下决心重塑党组织的凝聚力。第一书记带头讲党课,把“石油精神”“石化传统”融入乡土语境,用“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的朴素道理凝聚人心。严格规范“三会一课”,推动村务公开,建立值班走访机制,以透明促信任,一点点融解干群之间的隔阂。
为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队推行“导师带徒”机制,从电脑操作、公文写作到群众工作方法,手把手地教,村干部的业务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秉持这样的信念,工作队积极开展“最美护林员”“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自编村规民约,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风尚融入日常。
如今,库房沟农民文体活动中心拔地而起,书屋明亮,儿童之家欢语阵阵。2024年,村党支部也从昔日的“软弱涣散”成功晋升为“四星支部”。党建强了,人心齐了,这片“苦甲天下”的土地,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步向前。
“烂泥沟”变成“金银沟”
昔日的库房沟,因两山夹沟、雨日成潭,被称为“烂泥沟”。垃圾遍布、道路狭窄、杂物乱堆,环境问题突出。
改变发生在驻村工作队到来之后。得知驻村队来自中国石化,乡领导将环境示范村建设点选在了库房沟村。“政府信任咱们,咱们一定不能丢中国石化的脸面。”驻村队立下“军令状”。
工作开展并不顺利。起初,不少村民不愿拆除影响村容的建筑。队员多次上门讲政策、解疑惑,用真诚和耐心逐渐打消顾虑。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驻村队挽起袖子,第一个投入“人居环境整治”。一锹一镐,汗水浸透衣衫,厚厚的茧子布满双手,也悄然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水上公园建设时值深秋,湖水冰寒。施工到最关键的打桩连管环节,因水位和淤泥阻碍,工人在岸上无法对接管道。时任队员马军明二话不说,卷起裤腿跳入冰水,徒手固定桩基、捆扎管道,冻得嘴唇发紫。
被劝上岸后,他喝口热水缓了缓,又扎进湖中。反复多次,管道终于稳稳连接。乡亲们望着他泥水透湿的身影,由衷赞叹:“老马,真真是个干活的好把式!”
渐渐地,劳动队伍不断壮大。村民有的捐出犁头等老物件,为建设“农耕文化园”提供素材;有的开来自家三轮车清运垃圾;有的端茶送馍……
人心齐,泰山移。很快,果园、花园、菜园点缀房前屋后,水上公园与幸福桥更成为村中一景。昔日的“烂泥沟”蝶变为远近闻名的“金沟银沟”,赢得县上观摩团的连连称赞。
打造“金沟银沟”,不仅要村子“面子”光,更要百姓“里子”实。面对产业单一的短板,驻村队用心架起企地“连心桥”:通过公司展销特色农产品,一次性团购土豆5万多吨;为57名学童送去“爱心礼包”,为15名青年铺就稳定就业路;积极申报可持续发展项目,誓将“产业富民”的蓝图变为现实……
这座“连心桥”不仅解决眼前难题,更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驻村队与村两委共同挖掘本地资源,从培育致富带头人、推广中药材种植,到改良牛羊品种、建立小杂粮订单农业,逐步实现从“种得好”“养得好”到“卖得好”的全面跨越。2025年,库房沟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长超过50%,强村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宽。
我们都是“多斯提”
“王师傅,闲了来家里浪!媳妇新炸了油香,香得很!” 9月18日,刚帮村民秋收完,驻村队员王华就听见村民马大叔老远笑着招呼他。这样热忱的邀请,时常回荡在村道上。王华熟络地高声回应“一定来!”,并感慨道:“乡亲们现在真把我们当‘多斯提’了,常拉我们上炕坐坐,心里暖意融融。” 他黝黑的脸上,笑容真挚而灿烂。
在当地,“多斯提”这个称呼意为“朋友”,更象征着“最信赖的亲人”。驻村工作队员们用真心付出,赢得了这份比亲人还珍贵的情谊。
在库房沟村的田间地头,总活跃着三位身着“石化蓝”的身影。他们是田埂上的好帮手,组建春播秋收突击队,帮乡亲种土豆、收胡麻;他们是贴心人,为孤寡老人修牛棚、劈柴火;他们更是孩子们的“临时爸爸”,农忙时分,准时接送村里上学娃……
这一抹抹“石化蓝”温暖的不仅是生活,更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
同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程峰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份量。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他萌生“送教上门”的念头。
通过入户走访,他摸清村里“读书郎”的情况,排出一张特殊“课程表”。从此,夜晚的乡间小路上,总有一束手电光在静静移动。“想留他吃口饭都留不住,心里装着下一家的娃呢。”村民马焕彩的话朴实动人。
马小红是马焕彩家的大女儿。西吉职中临近毕业时,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是外出打工,还是继续读书?程峰得知后主动上门鼓励:“小红,再往上读一读,把专业学扎实,将来有机会进中国石化!”在他的辅导下,马小红顺利考入职业院校。
今年7月,她通过招聘考试,成功入职宁夏能化公司,端上了“石化饭碗”。离家那天,她红着眼眶说:“没有程叔叔当年的陪伴和托举,就没有我的今天。”
从手把手辅导作文,到自掏腰包购买学习资料,从寒暑假集中辅导到悉心指导高考志愿,程峰把每个孩子的未来都稳稳托在掌心。四年间,他辅导了15名孩子,多人考上市重点中学。孩子们不断提升的成绩,是他最好的勋章。
驻村四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下,那抹穿行在村巷间的“石化蓝”,如同坚韧的格桑花,将希望的根须深扎于这片热土。幸福,正如格桑花的花语,在坚守与奋斗中,绽放得愈发灿烂。
2025年10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转化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金融...
10月13-15日,由河南能源集团主办、化工新材料公司承办的河南能源第十二届职工技能竞赛化学检验员决赛在濮阳成功举办。
近日,渤海钻探钻井四公司BHDC-38钻井队承钻的伊拉克拉塔维项目RT-79-MP井正式开钻,标志着这个公司在国际高端油气市场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公司耿村煤矿职工杨静娟荣登榜单,尼龙科技公司职工吕晓辉作为...
近日,开滦股份唐山中润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四项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
近日,从湖北省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岗位建功竞赛现场传来喜讯,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勘探青年科技突击队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与精彩的现场表现,从全省9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竞赛最高荣誉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