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CT”做“精修”让油气勘探“眼睛”更亮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办公室内,研发工程师操作着相关处理系统,片刻后,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清晰呈现——原本被相干噪声干扰的地层信息,变得清晰可辨,地下地层的“CT”片呈现出更高的清晰度,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参与研发的工程师彭连滔表示:“有了这项技术,地下地层的‘CT’片终于能看得更清了,油气勘探的‘眼睛’更亮了。”近日,由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耗时近3年研发的“一种三维叠前地震记录相干噪声衰减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地震资料处理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成果就像为深埋地下的地层拍摄的“CT”片,去相干干扰的过程,就好比“CT”后处理时,根据相干干扰的“规律特征”,专门将其从信号中剥离,确保地层的真实信息不被这些“连续影子”掩盖。

“以前用常规技术处理地震资料,就像戴着‘杂质滤镜’看图像一样。”研发团队负责人郭利荣介绍,常规技术不仅对原始数据要求苛刻,处理后还容易引入新的干扰波,如同修图时不小心添了新的污渍,会影响对地层情况的判断。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地下勘探战”中,地震资料处理就像给深埋地下的地层拍“CT”,相干噪声衰减技术则是给“CT”片做“精修”的关键工具,其处理精度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效率,成像精度越高,越能减少无效作业、降低开发成本。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通过搜集多块不同类型、不同采集年代的地震数据,分析数据中相干噪声的特征,发现采用一种数据变换算法-小波变换,能较好地把相干噪音分离出来,再根据噪声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精准地进行压制,最后通过小波反变换后,得到的资料既保住了有效信号,又压制了噪声。

该技术现已集成于中石化π平台,并在复兴、红星、江汉等地区多个生产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其他商业软件相比,该技术模块克服了同类技术存在的空间采样不足、能量不一致、“炕席”现象等问题,更真实地还原了地震资料信息,为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精度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关推荐

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制取项目获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集装箱锂电池自律实践指南发布

  10月16日,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会上《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苹果供应商在华启动10亿元新能源基金

  10月14日,苹果宣布,其在中国超过90%的生产制造现已采用可再生能源。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胜利油田新型堵调体系完成流程优化

  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多位点羟胺可控堵调体系”完成产品中试加工流程优化,产能达到10吨/天。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光伏产业长远需求依然强劲

  9月24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以下简称“技术百人会”)在四川宜宾召开。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