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施耐德电气、西门子、中控技术等领军企业,聚焦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与生产力转化,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创新协同,为各行各业加速迈向数智化、绿色化提供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AI助力产业“智”变升级
在WAIC 2025展台,施耐德电气展示了作为AI应用践行者的系列成果:其上海普陀工厂通过广泛部署AI技术解决方案,人均生产效率提高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则以AI驱动生态设计、开发闭环碳跟踪平台、以机器学习模型提升能效,最终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减碳90%,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
在能源领域,施耐德电气全新发布的EcoStruxure™Building GPT楼宇智能运维专家是一款基于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的AI Agent,赋能高效暖通运维及建筑节能减排,助力未来楼宇的加速建设和绿色发展。此外,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EcoStruxure™Energy Operation新一代电力综合运营系统则可深度覆盖中低压配电、微网监控、综合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更开放、更可靠、更智能的电力运营保障。
针对工业领域的AI落地应用,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创新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表示,边缘智能、大模型、Agentic AI正加速向细分行业的渗透,工业专有知识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迸发更大价值。
施耐德电气联合伙伴还展示了多项成果:UnitX展示了工业表面缺陷检测及一站式AI视觉解决方案,赋能智能制造升级,提升良率和质量;强思数科带来了AI智能重建与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推动工业建模精度与效率飞跃;上海孪数科技则以数字孪生技术、智能体平台、具身智能数据合成和训练平台,为工业领域的AI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西门子:将AI深度融入工业场景
西门子首次参展WAIC 2025,系统呈现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价值链AI创新成果,将生成式AI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场景,重点聚焦“工业基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打造安全、可靠、可信的工业级AI能力。
该公司在中国首秀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行业知识,协同处理从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控制到物流调度等全流程任务;其冶炼工艺优化系统首创性融合大模型、RAG机制与实时数据优化,集趋势预测、参数调优闭环与专家知识库于一体,可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高质量低能耗生产;Smart ECX智慧能碳平台的“能碳助手”则利用专属知识库,回答政策、知识和操作问题,实现能耗数据查询、软件功能操作、账单识别分析等功能。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表示,工业AI的时代窗口已打开,将在“工业基础模型”和“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不断突破,打造开放的创新生态,驱动“AI+制造业”走向“制造业+AI”。
中控技术:构建“AI+机器人”全场景巡检体系
展馆内,中控技术携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亮相,展示了在流程工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技术成果与创新实力。
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构建了“AI+机器人”全场景巡检体系,基于AI的多模态感知和推理、基于多机复杂任务协同的安全闭环控制,可有效应对原料罐区、电气室、复杂地形巡检、皮带通廊、氯碱电解厂房、化工厂电力间、煤焦炉等多个高危场景。
此外,“飞索机器人+OGI气体成像+无线防爆传感器”协同方案,实现镇海炼化1.2万平方米球罐区全天候、全覆盖巡检;定制自动送样系统及全流程检测自动化方案,实现水质、色谱等检测环节无人化操作,提升天津石化南港乙烯项目实验室检测效率与安全性;在杭电化的氯碱电解槽场景中,中控技术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相机与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设备温度、识别管道泄漏等异常,同时,方案可精准评估离子膜性能,优化检修计划,通过智能电耗分配降低能耗1%-2%。
图为中控技术展示的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主装置60%设计模型顺利完成数字化交付,涵盖13套生产装置、2套工艺热力管网系统,实体工程与数字工厂同步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7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专项调研,针对重点行业、核心企业和关键场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指导开展数据安全分级分类,提高企业数据安全意识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近日,《浙江省深化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发布。《计划》表示,到2027年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5G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