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节能减排主旋“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旨在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打造零碳园区,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而企业是零碳技术的实践者、绿色投资的承担者和低碳运营的执行者,园区作为企业集聚地,必须多向发力,充分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企业成为园区低碳化零碳化发展的主力军。

一是政策引导,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零碳园区建设涉及能源结构调整、生产工艺优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项技术应用,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于企业来说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转型成本。园区要发挥好国家相关财税政策作用,对于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参与的门槛和风险。比如,对于采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电价补贴或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实施碳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提供专项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对于在零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这些措施将直接降低企业绿色发展的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园区要积极与金融系统开展合作,加大对企业零碳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此外,园区在优化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方面,也要向零碳项目的企业倾斜。通过这些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更有信心参与到零碳园区建设中。

二是搭建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零碳园区的建设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企业既是减排责任的承担者,也是绿色技术的探索者。园区要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零碳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低碳零碳先进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实施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研发高效的碳捕集技术、绿色化工生产工艺等。与此同时,要推动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能源消耗实时监测、优化调度和精准减排,制定更科学的减排路径。

三是机制约束,监管企业能效水平。零碳园区建设不仅需要激励,也需要约束。园区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通过标准引导、数据监测和考核评价,确保企业减排行动落到实处。建立碳排放监测平台,实时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确保企业碳排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要建立企业碳排放清单,把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在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差异化对待,塑造企业的低碳思维。建立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企业减排成效进行评估,对于表现优异的企业给予表彰和政策倾斜,对于数据造假或未达减排目标的企业,依法采取约谈、限产、罚款等措施。对于长期未达标的企业实施退出机制,倒逼企业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

企业作为碳减排的主体,其主动性直接决定园区的低碳转型成效。园区应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鼓励技术创新增强减排能力,实施监管机制确保减排实效,让企业主动唱响节能减排主旋“绿”,才能让更多的低碳零碳园区从愿景走向现实,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相关推荐

三部门联合发文支持零碳园区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辽宁省级经开区“十强”出炉

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大连普湾经济区、沈阳长白岛经济开发区、大连普兰店经济开发区、朝阳...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四川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

7月4日,四川经信厅公布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35个,来自14个市(州),多个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独山港开发区集中签约10项目

近日,2025年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贸易稳进提质对接会暨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平湖举行。会上,10个涵盖贸易、检测、物流、供应链及生活配套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日前,坐落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的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大件设备首吊到位,标志着荆门石化“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该项目不仅是荆门石化产业优化升级的缩影,更是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推动...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