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节能减排主旋“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旨在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打造零碳园区,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而企业是零碳技术的实践者、绿色投资的承担者和低碳运营的执行者,园区作为企业集聚地,必须多向发力,充分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企业成为园区低碳化零碳化发展的主力军。

一是政策引导,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零碳园区建设涉及能源结构调整、生产工艺优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项技术应用,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于企业来说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转型成本。园区要发挥好国家相关财税政策作用,对于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参与的门槛和风险。比如,对于采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电价补贴或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实施碳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提供专项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对于在零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这些措施将直接降低企业绿色发展的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园区要积极与金融系统开展合作,加大对企业零碳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此外,园区在优化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方面,也要向零碳项目的企业倾斜。通过这些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更有信心参与到零碳园区建设中。

二是搭建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零碳园区的建设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企业既是减排责任的承担者,也是绿色技术的探索者。园区要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零碳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低碳零碳先进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实施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研发高效的碳捕集技术、绿色化工生产工艺等。与此同时,要推动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能源消耗实时监测、优化调度和精准减排,制定更科学的减排路径。

三是机制约束,监管企业能效水平。零碳园区建设不仅需要激励,也需要约束。园区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通过标准引导、数据监测和考核评价,确保企业减排行动落到实处。建立碳排放监测平台,实时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确保企业碳排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要建立企业碳排放清单,把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在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差异化对待,塑造企业的低碳思维。建立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企业减排成效进行评估,对于表现优异的企业给予表彰和政策倾斜,对于数据造假或未达减排目标的企业,依法采取约谈、限产、罚款等措施。对于长期未达标的企业实施退出机制,倒逼企业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

企业作为碳减排的主体,其主动性直接决定园区的低碳转型成效。园区应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鼓励技术创新增强减排能力,实施监管机制确保减排实效,让企业主动唱响节能减排主旋“绿”,才能让更多的低碳零碳园区从愿景走向现实,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相关推荐

上海闵行区:“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生机勃勃”

作为上海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闵行正全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多项经济指标实现显著增长。10月21日,从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闵行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

2025-10-24     中化新网

江西省出台化工园区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

中化新网讯10月20日,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向该省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赣江新区经发局、有关开发区管委会印发了关于印发江西省化工园区竞争力提升行动计....

2025-10-21     中化新网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十四五”补链强链结硕果

10月9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揭晓“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泉港石化工业园区首次跻身全国前10强,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5-10-20     中国化工报

上海宝山区:三大引擎驱动区域绿色产业破千亿

近日,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出消息,2024年上海宝山区区域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1003.69亿元,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2025-10-20     中国化工报

浙江公布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8家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名单。

2025-10-20     中国化工报

洋浦化工园区检验安全整治成效

10月15日,儋州市组织召开洋浦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模拟复核工作启动会,以实战化检验推动安全整治成效再升级,为海南自贸港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2025-10-2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