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理当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节能降碳的主力军。
也许有人认为,减碳和发展是天然的对立面。要减碳,就要牺牲产量;要发展,就得压缩减碳投入,二者似乎无法兼顾。但笔者认为,只要从身边的废物入手,通过“以废代原”的办法,将工业废物转化为替代原料的资源,就能兼顾减碳和发展。
以华昱能源化工山西有限公司的实践为例。作为年转化无烟煤200万吨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山西公司每年都会产出同等体量的气化粗渣。若按传统方式填埋或堆放,不仅要占用土地,还会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碳排放压力。为此,他们结合企业制砖项目需求,将气化粗渣进行预处理后,用里面的细砂替代传统制砖依赖的红黏土,一方面省去了处理废渣的费用;另一方面解决了粗渣长期堆放的难题,切断了红黏土在开采、运输、加工全链条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该项目每年可节省1万吨标准煤,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万吨。除了利用气化粗渣外,山西公司还把低甲含硫废醇、精馏废气、干化污泥等需要处理的废料引入锅炉掺烧,仅此一项年可节约能量1000吨标煤。
此外,化工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副产品,让减碳和降本同步落地。以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三聚氰胺(一期)项目为例。该项目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每小时副产7吨低品位蒸汽,没有利用之前一直处于放空状态。临猗分公司通过实施“副产蒸汽发电+冷凝液回收”技改后,发电机组将这部分蒸汽转化为电能,每天可发电9600千瓦时,用这部分电替代火电,每天能减排二氧化碳约7.06吨。同时,利用发电替代外购电,可以节约电费,回收的冷凝液又回用装置补水,减少脱盐水制备量,实现双重降本。
总之,化工企业变废为宝的场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立足企业实际,让“废”替代“原”,就能避免废物浪费,让减碳变得轻松自如。
今年以来,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围绕“质量以我为本、我以质量为荣”主题,从宣贯、培训、监督、考核、提升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产品“质量”活动落地生根,加快质量强企建设步伐,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提
随着气温骤降,寒意渐浓,为确保全员能够安心生产工作、温暖过冬。10月份以来,黑龙江中文化工有限公司早谋划、早行动,查痛点、治顽疾、下好冬防“先手棋”,筑牢硬件“保温墙”,做好冬季“三防”,坚决打赢全年
“这个健康小屋真是太方便了!几分钟就能了解自己的基本健康状况,还有专业的医生答疑解惑。”10月13日,在广东石化新建的健康小屋内,码头运行部员工见习工程师郑志康在体检了血压、血糖、血氧和尿酸后,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