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一固井 自主研发固井新利器成功推广应用
4月20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固井公司在固井防窜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固井防气窜剂在华北油田赵57-110X、晋95-70等关键井位成功推广应用,标志着这个公司在固井外加剂自主产品研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一步丰富了外加剂产品序列。
该固井防气窜剂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研发,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和性能的不断优化,构建了以该防气窜剂为核心的BH-CEM微膨胀防窜水泥浆体系。该体系在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上相较于常规水泥浆体系缩短了15%,有效解决了油气窜流等固井难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该自研产品已在东北、华北、冀东、青海等多个市场进行了超过200井次的现场应用,各区块的固井合格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确保该自研产品能够在更广泛的市场推广并取得实效,这个公司始终坚持工程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管理思路。科研人员驻井取样跟踪评价,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对接交流,不断优化调整水泥浆配方。经过无数次的调配和化验,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候凝期间气窜、环空带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产品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渤海钻探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自主研发产品在各油田现场的现场应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固井技术保障水平,助力各大油田提质增效。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张峰)
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围绕工作重心激活提速“新引擎”
4月18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周生产例会上,总结本周生产运行成果,提示下周施工重点。
面对河北等地工程全面启动、多区域施工高峰叠加等挑战,这个公司以“一切围绕井眼转”为原则,优化整合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集约化、区域联动化、管控精准化等,实现各市场协同作战,提升效率。截至目前,完成试油气110口、123层,同比增加36%、增加40%;酸化压裂191井次、788层,同比增加101%、增加110%;大修19井次,同比增加58%。
\
这个公司实施“大生产、大协调”组织运行模式,建立资源动态调配机制,通过ERP系统实时掌握8个市场设备、人员、物资数据。建立冀中地区“60分钟资源保障圈”,60分钟车程内装备、工具、技术、人员、管理和后勤保障资源共享。基层单位提前三天上报生产计划、设备需求,生产部门汇总后精确制定施工计划,对于同区域合并优化运输计划,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和路线,增强运力保障。
针对外部市场路途远、生产物资调配慢的情况,这个公司构建差异化运行体系,新疆地区在库尔勒-轮南-塔中构建“三角保障区”,通过集中会战缩短物资调配周期。长庆地区推行统一市场开发、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工程技术、商务运作,以及管理、队伍、装备、技术、后勤保障、应急资源共享的“五统一、六共享”管理模式,实现21队伍高效联动。二连地区建立东乌旗、阿尔区块“共享基地”,第一时间安排安全、生产、技术人员驻点办公,及时解决现场问题。(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李艳)
渤海钻探一录井自主研发主动安全行为识别系统
4月21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获悉,近日,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通过在47支队伍的应用与完善,顺利完成主动安全行为识别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通过AI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5秒钟就能有效识别30余种风险行为,实现石油钻井等高风险作业场景从“被动监控”向“主动防控”的安全管理升级,推动企业向“零事故、零伤害”目标迈进。
针对石油工程作业中人工巡检存在盲区、违规违章行为追溯困难、数据碎片化及应急响应滞后等痛点,这个公司突破性构建以“前端感知-边缘计算-多端联动”三级响应机制为核心的作业现场风险管控智能化监管系统,系统搭载工业级高清摄像设备与自主研发的边缘计算终端,可实时识别未佩戴安全帽、井口人员聚集、疲劳作业等30余种风险行为,识别准确率达85%,特定点位还可以通过声光报警装置实现秒级干预。
系统创新采用云端智能协同模式,将风险预警同步推送至作业现场风险管控平台及移动终端,形成“AI识别-现场警示-平台记录-责任整改”管理闭环。管理人员可通过指挥大屏实时调取全域作业画面,实现“一屏观全局”的数字化管控,处置指令响应速度提升70%。
该系统打造了“智能识别零延迟、风险管控无死角”的数字化防护网,助力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为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树立了新标杆。(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窦如俊 段善府)
“我们要持续推进红色网格治理模式,网格员要认真发挥好作用,认真担当尽责,以‘红网’引领赋能班组高质量发展。”5月13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测调班党支部书记张冬梅在班前会上说道。中国石油
初夏时节,海风轻拂。5月10日,中国海油海南区域第二届职工羽毛球比赛在海口市秀英区凯万羽毛球馆圆满落幕。区域8家单位选派的12支代表队、100余名员工经过激烈角逐,东方石化代表队最终斩获团体季军。
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特级技师侯中文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本磨破封面的《钳工手册》,扉页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字迹虽早已褪色,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侯中文每天穿梭在机修厂房,用听棒...
5月8日,吉林化工学院联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市双吉中学共同举办“传承吉化‘四种精神’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思政大讲堂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春夏时节的榆林大地,一个个捷报从项目一线传来,鼓舞干劲,振奋人心;每一个延链、补链、续链产业的稳健发展,都为兖矿能源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注入了无限动能。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