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狠抓源头降本、强化采购降本、深耕技术降本,坚定走好气田低成本、高效益开发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气田焦石坝老区开发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
狠抓源头降本,人人管好“账本子”
焦页83-1HF井、焦页83-2HF井等9口气井产水量高,治理难度大,措施费投入与产出“性价比”不高,技术人员通过效益论证后,对这9口井暂缓实施治理。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钱花在点子上”是公司一贯坚持的投资策略,公司牢牢抓住投资管理这一“牛鼻子”,认真落实增量效益回报机制,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效益回报,从源头上提质降本增效。
公司抓住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的结合点,建立起“技术+经营”双论证制度,深化定期分区经营分析机制和稳产上产措施对比分析机制。从事开发的技术人员拨起“算盘”盯井位,当起了“账房先生”,管着“钱袋子”的计划、财务部门对照产能建设方案,可研究性报告等,谋划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上上下下都将“账本子”管得很紧。
公司持续推进项目排队优选,将资金优先用于有回报、有效益的生产项目上,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低回报、无效益的生产项目,则少投资或不投资。在白马区块焦页163号平台的部署中,需要修建11公里长的集气支线,由于管线要穿越悬崖,投资成本高,加上后期开发难度大,公司反复讨证,暂缓实施了这一建设项目。今年,复兴区块5口探井的电网接入项目中,公司和国电公司不断沟通协调,优化线路,节约电网建设投资147万元。
“算好‘资金账’,才能多收‘三五斗’。我们必须把节约的算盘打精打细,花好每一分钱。”公司计划管理部主管罗西丹说。
强化采购降本,时时拨响“算珠子”
6月,公司供应部门一次性招标采购了一批油套管,不但提前锁定资源,相比总部发布的招标价格,节约采购资金1300万元。
今年以来,公司根据产建任务重、所需生产物资众多的特点,强化采购降本,采取集中化采购、避峰就谷采购、避免独家采购等措施,时时拨响“算珠子”,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供应部门按照一体化生产“大运行”模式,与公司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沟通交流力度,大力开展集中化采购,今年将全可溶桥塞纳入集中化采购范围,通过招标集中采购,使桥塞全部实施甲供,相比原采购价格下降49.1%。
供应部门还结合公司不同部门的物资需求,集中招标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地面项目部和采气工程部均各提报了2万平方米的方孔网物资需求计划,供应部门整合资源,合并同类项,一次性招标采购4万平方米的方孔网,降价幅度达到了49.85%。
供应部门将复兴区块未来14个站点的设备需求进行“打包”招标,吸引15家供应商参与竞争,一次招标成功,节约釆购资金2100多万元。
在集中化采购中,供应部门还有更创新的做法,他们推进跨企业联合采购,打破企业内部招标方式,与西南油气分公司、普光气田联合采购常用型采气井口设备,通过跨企业联合招标,常用型采气井口相比前期招标价格下降比例达31.68%。
“集中化采购就像上拼多多买东西一样,拼着买更便宜。”供应部门负责人说。
深耕技术降本,个个用好“钱耙子”
技术创新和优化是工程降本的有效手段,公司联合科研、施工单位,不断强化技术改进,每个人都用好“钱耙子”, 努力降低开发成本。
钻井工程技术人员本着“没有效益的进尺一米不要”的原则,细算优化账,不断优化井身结构,针对常规井型,他们研究气田主体区块地层条件,取消部分气井导管,提高技术套管下入深度,将复兴区块由三开制优化为二开制,单井平均减少费用约35万元。
他们积极开展“瘦身井”开发工艺探索,因井施策,针对3500米以内和3500米以上的不同井深,采取两套“瘦身”方案,积极为井筒“减肥”,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降低了钻机能耗,减少钻井套管用量,同时大幅减少钻屑产生量和处理量,单井可节约钻井综合成本320多万元。
在压裂工程降本上,技术人员更是开动脑筋、妙招频出,公司全面推广低成本入井材料,规模化应用国产井下工具,压裂液、支撑剂、暂堵剂、桥塞、趾端滑套等,都是经过多轮次的工艺适用性和降成本改造,用价格低、性能相当的入井材料及国产工具替代高价格材料和进口工具,单井压裂费用大幅下降。
在焦页107号、85号扩平台压裂过程中,公司积极推进一体化变粘乳液压裂液技术改进,通过将浓缩乳剂压裂液直接泵入混砂车,无需提前配制压裂液,实现压裂液全程在线混配、即配即用,减少1套配液车组和1个配液班组的操作人员,每立方米配液费降低15元,单井可节约配液费数十万元。
“在工程降本上,我们还有更多的‘铜板’可抠。”公司总工程师李远照兴奋地说。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高对外依存度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破局点何在?储量丰富、成本优势显著的盐湖提锂产业被寄予厚望。然而,国内盐湖类型复杂、开发程度低,尤其是高镁锂比卤水提锂这一“世...
众所周知,在新能源储能的关键领域——液流电池中,一种核心膜材料长期被国外高价含氟膜垄断,不仅成本高昂,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永久性”含氟污染物(PFAS)更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7月9日,我国首台完全国产化的40兆帕高压大排量离心式注气压缩机,在我国首座深层在役凝析气藏储气库——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牙哈储气库落地,标志着我国在储气库领域首次实现成套设备100%国产化,打破了国外...
7月7日,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传来消息,该校讲席教授孙学良团队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莫一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岑俊江,开发了一种低成本铁基卤化物材料,将正极活性材料、电解质和导电剂的功能集于一身,并...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新材”)研发成功新一代超低贵金属含量的氯乙酸催化剂,这种催化剂钯含量降至0.5%,远低于进口同类催化剂的1%,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我国氯乙酸企业再次迎...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庄磊、研究员褚衍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耐受3600℃极端高温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