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以质取胜的竞争新标杆

  当前,在国际经贸格局与产业分工体系重塑背景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志性改革举措,有利于通过改革激发各类企业创新活力,通过优化治理提升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宏观经济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离不开企业这一微观基础。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巩固增强中国经济向新向好的发展势头。《意见》指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各类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正是当前巩固增强经济向好势头的关键支撑。推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需要进一步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优化产业组织形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发展。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以企业制度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企业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引导各类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高质量解决就业,加大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提高民生福祉保障和人口发展素质,从而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与动能。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强化现代企业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此亟待塑造中国企业形象,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增强国内大循环韧性和可靠性,为积极参与重塑国际经贸格局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鲜明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和鲜明特色。坚定不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确保现代企业发展和治理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能够起到凝心铸魂、聚焦主业的引导作用。

  系统性加强制度配套保障,增强中国企业向新向高的突围能力。《意见》提出“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挥特色优势,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金融产品”。这些都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部署的相关举措,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和自主创新意愿。

  健全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加快形成“放得活”和“管得住”的良好秩序。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要辩证处理好“有形手”与“无形手”的关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政府除了依规监管之外,还要做好服务,包括完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效能,提供要素保障,优化市场退出机制等。

  依法保障产权权益,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意见》明确提出“尊重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形成归属清晰、结构合理、流转顺畅的企业产权制度”。具体到股权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分类施策,国企根据功能定位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行为规范、有效约束、运行高效的经营机制,鼓励民企构建简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权结构。

  引导各类企业注重内在价值、长期价值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加快建设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意见》强调要“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旨在引导各类企业注重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坚守长期主义、避免急功近利,靠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取胜。可以说,这样的“现代企业”数量越多、规模越大,中国经济的韧性就越强、内在稳定性就越高。

  现代企业要努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尤其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意见》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多层次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防范国内外投资经营风险。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内部风险防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环节。

  现代企业要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居民家庭增收的主要路径之一,《意见》在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的同时,也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制定稳定、长期的现金分红政策”,体现了推动现代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系统思维。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现代企业更应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例如近期部分平台企业积极为外贸商品出口转内销提供渠道,主动为灵活就业群体缴纳社保费等,这些都是“诚实守信、以义取利、守正创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企业管理层面的鲜活实践,值得褒扬和推广。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本报记者李心萍整理)


相关推荐

《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公开征求意见

5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就《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态势良好、行业需求旺盛,但存在中试管控要求不一致、中试成果....

2025-05-28     中化新网

我国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44.07%

第十四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44.07%,人口规模达4.4亿,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劳动力基础。  ...

2025-05-28     新华网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部回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热点问题

  广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法典草案有何亮点?未来法典颁布后对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有何影响?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27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2025-05-28     新华网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现场扫描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10个论坛27日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等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2025-05-28     新华网

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服务转作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党支部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中,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通过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协会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坚持常态推进,筑牢思想....

2025-05-27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