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截至7月27日,已有1570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报喜企业占比44.39%。从化工行业来看,各子行业苦乐不均,农药、钾肥、制冷剂等板块因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品价格上涨,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预增数量达64家;锂电材料、光伏材料等板块因供需错配成业绩下滑的重灾区。
受市场供需、行业周期等因素推动,农药、钾肥、制冷剂等化工上市公司产品价格上涨,业绩迎来爆发期。
制冷剂供给端受限且市场集中度高,龙头企业话语权强。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等企业受氟制冷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利好拉动,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均超过100%。
受产品景气度提升以及中印钾肥大合同落地,钾肥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亚钾国际、东方铁塔、芭田股份等企业均预告上半年业绩将实现超50%增长。
农药板块上市公司积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先达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在20倍以上。公司表示,一是主打产品烯草酮市场售价上涨,带动公司产品毛利率增长;二是创制产品吡唑喹草酯在本年度投放市场贡献了新的增长点。利民股份、江山股份、利尔化学等企业也纷纷发布预增公告。
此外,上半年合计873家上市公司业绩报忧,其中化工行业业绩报忧公司数量为83家,锂电材料、光伏材料因供需错配问题成业绩下滑的重灾区,轮胎板块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业绩普遍下滑。
以碳酸锂为例,价格在2023年大幅下跌后于上半年低位企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成本压力。然而电池材料行业内卷严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细分市场供给充裕,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仍盈利,而中小厂商盈利空间被压缩。光伏产业链方面,多晶硅价格相较2022年高点大幅回落,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大增且库存高企,硅料价格一度跌破现金成本。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轮胎企业盈利普遍下滑,已发布的公告显示,风神股份、通用股份、青岛双星全部预减,日化板块、化纤板块等表现平平。
国金证券大化工首席分析师陈屹认为,从细分板块来看,聚氨酯和轮胎板块被持续减仓的原因在于核心产品价格向下的同时,公司业绩回落且盈利能力下滑;作为化工行业出海代表的轮胎板块在美国对全球加税的背景下,业绩短期有承压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玻纤、钾肥和氟化工等板块近期获得加仓。玻纤板块主要受益于下游AI应用场景高景气催化上游低介电电子布需求;钾肥板块因在6月中旬签订的大合同价格显著上调,为后续市场价格的上涨提供了较强支撑;氟化工方面随着环保要求提升、供给约束持续加强,制冷剂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不改。
7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7月中旬与7月上旬相比,28种产品价格上涨,20种下降,2种持平。其中,化工产品价格涨跌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