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锂硫电池相关研究入选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它们分别为:

  进展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进展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进展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进展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进展5: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

  进展6: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进展7:“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进展8: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进展9: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进展10: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由厦门大学廖洪钢教授、孙世刚院士和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团队完成。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然而,锂硫电池的广泛应用还未能实现,因为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性能会快速下降,每块电池就像一个神秘的“黑匣子”。受限于传统原位显微研究技术的时空分辨率低及锂硫体系不稳定等因素,人们对其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尚不清楚,无法针对性解决问题,严重阻碍其应用。

  厦门大学廖洪钢、孙世刚和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等开发高分辨电化学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耦合真实电解液环境和外加电场,实现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原子尺度动态实时观测和研究。发现电池活性材料表面分子聚集成为分子团进行反应,电荷转移可以首先存储在聚集分子团中,分子团得到电子但不会发生转化,直到获得足够电子后瞬时结晶转化。而没有活性的材料表面遵循经典的单分子反应途径,多硫化锂分子逐步得到电子,分步转化,最后转化为Li2S。模拟计算表明,活性中心与多硫化锂之间的静电作用促进了Li+和多硫分子的聚集,并证实分子聚集体中的电荷可以自由转移。

  近百年来,电化学界面反应通常被认为仅存在“内球反应”和“外球反应”单分子途径。该研究揭示出电化学界面反应存在第三种“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机制,加深了对多硫化物演变及其对电池表界面反应动力学影响的认识,为下一代锂硫电池设计提供指导。

  据介绍,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已成功举办19届。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先从6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0项成果,在此基础上评选出的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投产

  7月27日,位于福建省江阴港城经济区的中景石化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北京严重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近日,北京市密云、怀柔等地持续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28日晚,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重点支持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9省(区、市)做好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贯彻落实....

2025-07-29     财政部微信公众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引导全系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2025-07-29     中化新网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

2025-07-29     中化新网

生态环境部:计划到今年底前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立行立改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

2025-07-28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