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项目签约仪式暨企业座谈会在南宁举行。40个重点项目完成集中签约,总投资额突破79亿元,涵盖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智算中心建设、智慧出行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条。这场由全国AI领军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签约仪式,不仅创下广西单日人工智能领域招商新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签约仪式现场,云知声、人民出行、希姆半导体等企业代表与南宁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投资6亿元,布局涵盖芯片研发、智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人民出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以南宁为核心构建智慧出行产业闭环;北京创泽具身智能等企业则瞄准东盟市场开展智能体应用开发。签约项目呈现出“硬科技突破+场景化落地”的双轮驱动特征,其中涉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比达35%,展现出夯实产业基座的战略考量。
“南宁不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更是中国与东盟技术、市场双向循环的接口。”云知声董事长梁家恩在座谈会上指出,南A中心的建设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又契合RCEP数字贸易规则深化需求。数据显示,东盟国家数字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率不足12%,这为南宁打造“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东盟输出”的创新链条提供了广阔空间。人民出行董事长胡北寒透露,企业已着手研发适应东南亚气候特征的智能出行设备,计划通过南宁基地辐射东盟市场。
面对产业新机遇,南宁正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基础,当地重点培育小语种多模态大模型、跨境物流智能调度等特色领域。据悉,参与签约的企业中,有12家计划设立面向东盟的研发中心,6家企业着手构建越南语、泰语等语言数据处理平台。这种“技术在地化”创新模式,既破解了国内AI企业出海时的文化适配难题,又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数字转型解决方案。北京创泽董事长李庆民感慨:“从专业细致的AI产业政策到辐射东盟的区位优势,这里处处都是商机。”
重大项目落户背后,是多重战略红利的叠加释放。作为西部唯一沿海省区首府,南宁享有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政策优势。此次签约项目中,涉及跨境数据流通技术的研发应用占比达20%,希姆半导体等企业正探索建设符合东盟国家数据安全标准的技术体系。行业专家指出,这种“技术先行+规则对接”的模式,为中国参与制定东盟数字治理规则提供了实践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产业集聚效应已突破地理界限。签约企业超六成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希姆半导体等粤企的入驻,凸显出“大湾区研发—南宁转化—东盟应用”的产业协作趋势。南宁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当地正构建专项政策体系,对落户企业给予研发投入补助、场景开放应用等18项支持,特别是针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电费补贴、设备采购奖补等组合措施。这些精准政策吸引了包括3家独角兽企业在内的创新主体落户。
权威专家预测,随着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等配套机构落地,南A中心三年内将形成超200家企业集群,培育5个以上东盟市场占有率超30%的解决方案,推动广西数字经济占比从32%提升至40%。南宁正从边疆省会向区域性AI创新枢纽蜕变,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独特的跨境融合经验。这场横跨技术与国界的创新之约,正在打开中国与东盟共享数字经济红利的新篇章。
“双春”年的春天姗姗来迟。一场小雪过后,气温开始逐渐回升,东北三省的春耕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据统计,今年东北三省预计种植面积达到约1.5亿亩,较去年有所增加。主要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近日,制冷剂行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等公司净利润同比预增均超过100%。业内认为,制冷剂行业在配额管控政策和下游需求扩容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景气度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