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践行“两山”理念二十载,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的理念,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学)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两山”理念融入发展血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产业实践为墨,在化工领域书写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生动实践,在推动化学工业绿色转型、守护生态环境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足迹,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

政治引领,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中国化学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理解“两山”理念的核心科学内涵,将“两山”理念作为政治要件纳入企业战略体系,牢牢把握“抓生态环保就是讲政治、担责任、促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快建立“生态优先是政治责任,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的战略共识,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图片1.png

中国化学举办“两山理念二十载 中国化学在行动”主题活动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实践主体,中国化学始终将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战场。公司党委通过“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对“守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发展成果”的政治认识,以“党建+绿色发展”工程推动全员共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战略规划中突出政治标准,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在技术创新中强化政治引领,组建党员攻关队突破“卡脖子”技术;在生态环保与绿色低碳管理体系中压实政治责任,建立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机制。通过确立“零排放、低消耗、高效益”的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率先构建起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产业体系,为化工行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实践范式。

绿色工艺,引领绿色低碳革命

传统产业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可以通过工艺革新实现存量焕新。中国化学以“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为核心,全面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加速绿色技术创新与先进工艺推广应用,将低碳理念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这一实践不仅为行业绿色革命提供了示范,更以科技创新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彰显领军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在多晶硅领域,中国化学华陆公司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引领高纯晶硅行业升级,实现高纯晶硅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推动我国产能从不足百吨跃升至182万吨,电耗降至传统技术的1/10。其气凝胶技术更是在工业节能领域大放异彩,在南京蓝星安迪苏、湛江宝钢等项目中,实现年节能量最高达4165.53吉焦,减排二氧化碳354.4吨。

 

图片2.png

中国化学建设的四川乐山千吨级多晶硅高科技示范工程

在纯碱领域,中国化学成达公司开发的大型绿色低碳纯碱技术综合能耗较标杆水平降低16.87%,其低浓度窑气直接加压碳酸化制碱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沙特纯碱氯化钙项目首次实现中国技术、标准与装备“走出去”,获评“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标杆项目”。

在煤化工领域,中国化学东华公司紧扣煤化工处理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源头资源化协同减毒减排、生物强化提升有机物和盐的去除效能、低能耗浓缩和盐资源化等技术,破解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高能耗、高碳排、低品质难题。该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新疆、内蒙等地的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中成功应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及资源高效回收。这些项目累积每年能够处理废水约5110万吨,节约新鲜水约5000万吨,削减COD排放约5.4万吨,节省成本约1.613亿元。

科技赋能,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两山”理念发源地孕育的“余村经验”,集中凸显了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中国化学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破解生态治理难题、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二十年来,公司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关键领域,深入探索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硬核支撑。这些突破性技术不仅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更推动生态保护从“被动治理”迈向“主动防控”。

在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后,中国化学重机公司创新采用化学氧化与淋洗联合修复技术,仅用半年时间完成18万吨氰化物污染土壤的原位治理,开创了化工污染场地“三控模式”。该技术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目录。

 

图片3.png

中国化学建设的天津港8·12大爆炸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中国化学五环公司提出“分级净化+定向改性”技术路线,开发出首套耦合多级逆流水洗与功能改性的工业化集成系统,攻克了磷石膏无害化的多个技术难题,实现处理后的磷石膏性质接近天然石膏,成功解决长江流域磷污染问题。该技术已入选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中化学交建公司开发的“工业废渣协同制备新型建材技术”,实现了钢渣等固废的100%转化,相比传统工艺节约成本30%以上,单项目实现碳减排1.2万吨/年。

中国化学十四化建在锦州垃圾山治理中,创新采用HDPE膜覆盖和渗滤液处理技术,将26万平方米污染区蜕变为生态教育基地,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显著提升。三化建阜南项目构建“8+1”分布式能源网络,年产生物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实现碳减排40万吨,打造了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的“阜南范式”。

突破新材料,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材料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正在重塑全球绿色竞争格局。二十年来,中国化学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之“芯”,不断完善“产销研用”一体化攻关机制,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绿色技术,成功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己二腈是聚酰胺和特种聚氨酯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被喻为该产业链的“咽喉”。2022年7月,随着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关键装置开车成功,这一情况得到根本扭转。作为我国首个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它的实施彻底打破了国外对己二腈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空白,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尼龙66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片4.png

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基地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己内酰胺技术使我国从进口依存度60%到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鲁南装置年节约蒸汽43.8万吨,减少废水处理费用1.25亿元,重塑全球化工格局。

中国化学华陆公司依托自主创新的气凝胶绝热技术,通过“一步催化法合成硅酸酯”和全球首套全自动超临界CO2工艺,降低生产成本12%,提升能效10%以上,累计申请专利80余件,形成技术壁垒。为石化、钢铁、建筑等行业提供高效节能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传统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易老化、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二十年砥砺奋进,中国化学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谱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新征程,中国化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着力实施“135”发展战略,推动“T+EPC”“T+产业”创新模式,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中国化学力量,为全球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相关推荐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推进节能降耗,践行绿色生产

“领用阀门等物资要严格执行‘领新交旧’制度,确保有效节约生产成本。”8月14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测调班班长姚冬明在班前会上强调。

开滦股份承德中滦公司:“教练式”安全培训赋能生产稳定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正是教练式培训在一线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这是开滦股份承德中滦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滦公司)炼焦车间职工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演练后有感而发。

2025-08-14     河北石油化工新闻

开祥化工:岗前第一课

8月12日,开祥化工篮球场上,铿锵有力的号令声此起彼伏。7名新入职大学生统一身着新工装,动作利落、步伐坚定、整齐划一,展现出昂扬的精神面貌,成为厂区内一道亮眼的“新”风景线。

2025-08-14     河南石化新闻

钾肥分公司:从“精细管控”到“价值裂变”的跨越

8月12日,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以“阿米巴”经济运行管理体系为支点,撬动了一场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经营”的管理革命。

2025-08-14     中化新网

商务部:对这种化学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8月12日,商务部发布初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日本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终止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2025-08-14     中国石油和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