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科技“筋骨” 铸自强“体魄”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如钻头破岩,是石油化工行业挺起自立自强脊梁的核心动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石化行业既要勇立世界科技浪潮之巅,更需以创新体系为“强引擎”,驱动技术攻坚;以教育质量为“新高地”,涵养人才沃土。唯有在关键领域锻造“独门绝技”,方能用创新之力破壁垒、开新局。

  织密创新防护网,筑牢自立根基。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化工企业要以知识产权为盾,构建起覆盖研发、转化、运用的全链条防护体系。既要在催化剂制备、高分子材料合成等“卡脖子”领域深耕细作,更要像培育幼苗般呵护创新成果;不仅要建立完善专利预警机制守护创新成果,还要完善技术转化通道,让创造性思维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厚植创新沃土,激发人才活力。“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恰是科研突破的关键密钥。化工企业要像保护火种一样珍视科研人员的探索热忱,建立“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性机制,破除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让“拓土三千、辟地千里”的探索精神蔚然成风。唯有让创新者心无旁骛地攀登科技高峰,才能培育出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构建创新生态,凝聚攻坚合力。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效应。化工企业要打破院所与生产部门间的“玻璃门”,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立交桥,让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同频共振。只有当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双向奔赴”时,才能催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站在新的历史高点,科技创新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化工企业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基础研究,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突破技术壁垒,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赢得主动。笔者相信,当专利证书垒起创新高地、实验室灯火照亮产业未来时,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必将响彻云霄。


  作者:扬子石化技术部科研开发室主任 邱敦瑞


相关推荐

“红色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活力满格

“我们要持续推进红色网格治理模式,网格员要认真发挥好作用,认真担当尽责,以‘红网’引领赋能班组高质量发展。”5月13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测调班党支部书记张冬梅在班前会上说道。中国石油

勇“羽”突破创佳绩 凝心聚力展风采

初夏时节,海风轻拂。5月10日,中国海油海南区域第二届职工羽毛球比赛在海口市秀英区凯万羽毛球馆圆满落幕。区域8家单位选派的12支代表队、100余名员工经过激烈角逐,东方石化代表队最终斩获团体季军。

“设备急诊医生”——记全国劳动模范、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特级技师侯中文

  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特级技师侯中文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本磨破封面的《钳工手册》,扉页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字迹虽早已褪色,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侯中文每天穿梭在机修厂房,用听棒...

2025-05-13     中国化工报

吉林化工学院举办“思政大讲堂”

  5月8日,吉林化工学院联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市双吉中学共同举办“传承吉化‘四种精神’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思政大讲堂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5-05-13     中国化工报

南化多举措搭建新员工成长平台

  今年以来,南化公司以理论与实训深度融合为抓手,精心打造新员工培训体系,多措并举搭建新员工成长平台。

2025-05-13     中国化工报

未来能源:打造煤化协同“新样板”   

  春夏时节的榆林大地,一个个捷报从项目一线传来,鼓舞干劲,振奋人心;每一个延链、补链、续链产业的稳健发展,都为兖矿能源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注入了无限动能。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能...

2025-05-13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