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赋能可穿戴设备
中化新网讯 近日,浙江大学研究员杨轩、特聘研究员林嘉河合作团队在新材料领域再获新突破。研究颠覆了“纤维素导电化需碳化或物理共混”的传统认知,通过原位聚合—毛细重组双策略,同步解决导电均匀性、机械柔性和环境稳定性三大难题。未来可扩展至其他生物聚合物表面工程,推动可穿戴能源收集、电子皮肤等领域的绿色革新。
团队提出静电势增强原位聚合策略,通过调控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链长与CNF表面化学协同作用,首次实现PEDOT沿纳米纤维轴(a轴)均匀聚合。所得导电纸电导率达91S/cm,较传统方法提升5个数量级,2000次弯折后电导保持率大于90%。该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为生物基电子器件开辟新路径。
据悉,基于该材料构建的柔性热电发电机(OTEG)更实现应用级突破:在50K温差下输出46.6nW功率,尤为关键的是,在人体与环境间10K微小温差下仍能持续输出大于0.4mV的电压,性能领先于织物、塑料等传统柔性热电材料。
7月17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水滑石行业分会2025年年会在青海格尔木召开。与会专家指出,作为重要无机功能材料,水滑石在环保、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未来需要重点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通过产学...
近日,中化国际旗下ELIXPolymers(以下简称“ELIX”)宣布,其ELIXPC/ABS5130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新款上汽通用别克GL8车型的多个内饰部件。
7月15日,朴烯晶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核心生产基地“璞烯晶新能源金山基地”的14万吨/年超高纯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一期工程机械竣工,正式转入投产准备阶段。当前项目正加速推进,计划于2025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