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积聚成势”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普陀区积极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9月10日召开的上海市“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介绍了该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政策服务等方面的成果。

QQ20250911-134204.png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生态

据胡广杰介绍,“十四五”以来,普陀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10.8%,高于上海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高于上海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8%;完成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税收亿元楼总量达到38幢,较“十三五”末增加12幢,实现十亿元楼零突破;重点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超过6000元/平方米,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据他介绍,普陀区坚持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领带动“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发展,加强与沿线“八市”合作交流,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梳理形成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汇集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310项,技术攻关、产业联动等需求294项,跨区域合作195项。

胡广杰强调,普陀区将继续完善“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搭台”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通过组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立“百大平台”联盟、设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等举措,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生态。

区域协同创新  “一院一链”结硕果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全球首创的多塔级联低温精馏稳定同位素碳-13工业装置,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胡广杰特别介绍,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发挥同位素研发优势,通过建设同位素技术创新中心,联动苏州、南京、常州等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共同突破“卡脖子”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同位素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

上海化工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雷雯博士介绍上海化工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产业升级大局,从1956年建院,到如今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国排名第27、上海第2的科研机构,上海化工研究院承担国家各类科技攻关、产业化开发和工程应用项目2000余项;牵头制定18项国际标准、4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申请专利139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60余项;科研成果更是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数百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QQ20250911-134218.png

雷雯以同位素生产技术攻关为例作了详细介绍,我国碳13供应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碳13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稳定元素,天然含量只有1%,要获得丰度达到99%的碳13,需在零下190摄氏度的环境中,经过3000多次分离。碳13的制备技术,被称为化工分离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历经20余年攻关,该院最终在安徽合肥建成产业化基地,利用当地化工园区的一氧化碳原料,实现了碳-13的规模化生产。雷雯表示:“这套工业装置不仅是国内首套,也是全球技术领先的碳-13生产线,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

碳-13呼气试验是国际公认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检测的金标准,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无放射性、安全、准确等优点。据介绍,目前,国内医院使用的碳-13检测试剂原材料全部依赖美国进口。上海化工研究院合肥生产基地已于今年6月完成批量生产,目前正与国内试剂生产厂家洽谈合作事宜。

与此同时,普陀区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对接和平台搭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雷雯强调说,在碳-13产业化过程中,普陀区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中山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在研发阶段就能与药监部门、医院终端对接,解决了从实验室科研到最后产品落地的路径上的瓶颈。

成为各自领域的“链主”企业

“我们充分发挥普陀大院大所多的优势,支持他们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成为各自领域的‘链主’企业。”据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亮透露,近期与上海化工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梳理了12个面向前沿科技、未来产业的重点项目,力争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雷雯介绍说,下一步,上海化工研究院结合“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一是在全力支撑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上发力。与江苏省无锡市携手共建“无锡市化工安全技术中心”,为当地200余家化工企业提供安全检测服务,有效提升了无锡市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技术支撑水平,为地方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苏州太仓市建成氧-18同位素生产基地,为PET诊断测试中的关键试剂提供国产化支持,目前该基地已进入生产阶段。

二是在科技引领,技术支撑与服务地方企业上发力。上海化工院聚烯烃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广东中捷精创公司,在湛江经开区成功产出超高纯度 1-辛烯和 1-己烯产品,标志着在光伏能源等前沿应用领域的核心基础原材料得到进一步的自主国产化保障。

三是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承担政府攻关任务上发力。与江苏璟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南通市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开展抗风、抗污、抗蠕变海工防护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关键技术研发。

                             

 


相关推荐

国务院:开展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25〕86号  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5-09-11     中化新网

我国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四五”以来,我国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找矿突破成果,特别是石...

2025-09-11     中化新网

2025年5G工厂名录公布,哪些化工厂上榜?

  国家级5G工厂,化工行业新增了多少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5G工厂名录》,涉及石油和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等48个行业的560个高水....

2025-09-10     中化新网

8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7%

据国家统计局9月10日消息,2025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由下降0.2%转为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持平。其中,化学...

2025-09-10     中化新网

工业和信息化“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召开

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工业和信息化“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行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与大家深入沟通交流。中国石化、鞍钢集团、中国稀土集团、国机集团、中国中车集团....

2025-09-10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