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22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累计向社会供应燃料电池氢正式突破1000吨!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青岛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迈入新阶段,更成为“东方氢岛”战略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生动实践。
2021年1月,青岛市在西海岸新区率先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但当时的青岛和国内其他很多地区一样,没有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区域内及周边缺少支撑氢能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燃料电池氢气资源,所需氢气需自300公里以外的其他城市长途运输至青岛。运距长、稳定性差,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青岛炼化公司急市场之所急,第一时间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解决“用氢荒”难题,公司科研人员首创了化学精制法燃料电池氢生产技术,于2021年8月产出青岛市第一车、中国石化在山东省第一车燃料电池氢,实现了“青岛的车用上青岛的氢”,改写了青岛市不能生产燃料电池氢的历史,实现了青岛市氢能供应链由“0”到“1”的历史性跨越。当年出厂氢气22吨,解决了氢能公交车、氢能港口和氢能产业起步阶段无氢可用的难题。
2022年出厂氢气190吨、2023年出厂307吨,为青岛港氢能项目、氢能公交等提供了稳定支撑。即便在2024年受加氢站手续问题影响,出厂量暂时回落至 235吨,青岛炼化也积极抢建公用加氢站,解决了氢能车辆加氢难题。2025年1月至7月,出厂量已达246吨,超过2024年全年,且是2023年同期的1.6倍,展现出氢能产业强劲的复苏态势。
目前,青岛炼化公司日出厂燃料电池氢约1500公斤,是青岛市唯一能够生产燃料电池氢的区域,是胶东半岛地区氢能供应第一公司,也是全国首个独立建设和经营公用加氢站的石化企业,毗邻青岛炼化公司生产装置旁,记者看到该公司7月1日刚刚建成投用的全国首座实现工厂化运营的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也是中国石化最大水面光伏电站,青岛炼化发展规划高级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梁峰介绍,现有水面光伏绿电装机功率达13兆瓦,年发绿电1700万千瓦时,相当于多植树75万棵。另外,新建23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已完成立项,2026年全面建成后,水面光伏合计装机将达36兆瓦,年发绿电5000万千瓦时,可节能1.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220万棵。
走进青岛炼化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的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记者看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氢能公交车正在加注氢气。据梁峰介绍,之所以叫““碳中和”加氢站,是因为我们设计的加氢站采用虚拟储氢技术,比其他的加氢站降低能耗50%以上,加氢站所用电来自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产生的零碳绿电,碳排放为零,现在用的是产生的30%多的零碳绿电,以后可能是10%, 90%电还要送出去,整个加氢站甚至是负碳排放。
据了解,青岛炼化将依托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成果,建设工业规模海水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光伏发绿电、海水制绿氢”,并把现有加氢站升级为全国首座海水制氢加氢站。
图片:张进刚/摄
我国油气工业软件取得重大突破 7月29日,我国首套地下地面一体化(油气藏-井筒-管网)动态仿真引擎软件HiSimPro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款由中国石油组织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重量级工业软件....
“针对氯碱行业‘内卷’严重的现状,业内要推动建立更有效的自律和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市场及贸易风险,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这是近日在山东青岛举办的2025年山东省氯碱行业年中经营对标交流会上达成的....
7月24日,记者从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安全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1—6月份,河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9.3%、19.4%,较大事故...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南化公司紧扣“学查改”一体推进,以整改实效检验学习成果,以制度建设固作风根基,以务实举措解群众难题,将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和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转化为推进企...
中化新网讯 7月27—29日,2025年钛白粉后处理专业技术培训班在湖南株洲开班。来自全国钛白粉行业的26家钛白粉生产企业近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