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石化公司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成为我国不断壮大的聚乙烯家族中的一员。在产能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聚乙烯价格承压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与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的严峻现实,其发展正在阵痛中进行调整。
一是价格承压,旺季不旺已成定局。今年以来的聚乙烯市场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可以从今年“金九”的市场走势得到印证。按照传统惯例的“金九”旺市行情并没有到来,反而是价格重心普遍下移。以华北区域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料为例,其9月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13.40%,每吨价格降低超千元。这种“旺季不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供应增速远超需求增速。虽有节日包装需求等季节性支撑,但在新投产产能持续释放及整体需求同比偏弱的双重压力下,现货价格承压向下,低位震荡或成为主旋律。
二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产能呈阶梯式增长。我国聚乙烯产能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仅有的289.3万吨产能,自给率不足50%,发展到2025年8月的3742.8万吨,自给率显著提升。尤其是民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异军突起加入聚乙烯行业,加之煤制烯烃等技术路线成熟,供应主体多元化,近五年产能年复合增长率超10%。后续,国内聚乙烯产能仍在持续扩张,从今年的10月份到2026年中国聚乙烯拟在建产能为955万吨,届时我国聚乙烯总产能有望突破4500万吨大关,企业间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内卷”式竞争难以避免。
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端同质化严重、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例如,近年新增产能中超过一半集中于全密度与LLDPE装置,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聚乙烯产品,如茂金属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仍大量依赖进口或供应偏紧,国内企业在此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依然存在不足。
面对发展不平衡,聚乙烯行业应尽快寻求破局之道,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未来,能否在高端产品上实现技术突破,能否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体系,能否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将决定企业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的命运。行业应聚焦高端化与差异化发展,加大对高端管材、高强度薄膜、锂电隔膜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避开通用材料的激烈竞争,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预见,整个产业将在阵痛中加速构建绿色、智能、高端化的发展新格局。
传统需求旺季“金九”,尿素市场却未如预期回暖,反而陷入供需双弱、价格持续探底的僵局。进入四季度,尿素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出震荡寻底的态势。这是10月15日,北京达立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四仿通过对供给、...
导语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微观景气循环监控指标,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燃料加工业景气指数”“化学原....
近几年,国内化肥行业同质化发展、趋同化运营、内卷式竞争加剧,新增产能不断涌现,产品价格波段式下滑,企业从“增收不增利”变为“减收难盈利”。9月份处于用肥淡季,华北主产区尿素价格跌至1600元(吨价...
10月13日,A股市场低开高走,稀土概念股集体爆发,领涨两市,板块内19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10%。受重仓股大涨影响,稀土ETF嘉实、稀土ETF等相关行业主题ETF涨幅均在7%左右。
10月13日,盐湖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00亿~47.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89%~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