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15日,由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以“塑·造循环 探·索新生”为主题的《碳中和与塑料循环科普教育丛书》在北京发布。
据介绍,该丛书共10册,从塑料文明史、塑料分类,到不同塑料的回收循环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知识链条。目前,已出版7个分册,分别为《认识塑料“大家族”》《塑料的前世今生》《一个塑料瓶的循环之旅》《走近可降解塑料》《一个牛奶盒的循环之旅》《2.5℃升温》《一个塑料餐盒的循环之旅》。
该丛书主编、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表示,该丛书整合政策、技术、教育资源,为全民行动提供行动指南。PET、PS、PVC等专业术语在丛书中化身为有趣的家族角色,帮助小读者掌握其性质特点及应用范围,让环保意识深耕于小读者的心中。并以常见塑料制品的视角,生动介绍“牛奶喝牛牛”“塑料瓶平平”“可降解塑料黛黛”等主人公的奇妙之旅,传递“不是拒绝所有塑料,而是让每一份塑料都找到循环归途”的环保理念。
“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4亿吨,只有不到10%被回收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实现塑料循环利用,推动塑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白桦表示,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激发更多读者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塑料循环与碳中和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和绿色低碳行动。未来,中国石化出版社将致力于出版更多优秀科普读物,尤其是聚焦“双碳”环保主题的系列丛书,助力“减塑、低碳、循环”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生活中有很多塑料制品,它们的触感不太一样,比如垃圾袋摸起来软软的,矿泉水瓶硬硬的,小零食包装袋摸起来哗啦啦响,这是为什么呢?”互动环节,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高级专家高永平回答了现场小朋友们提出的疑问,宣传了塑料知识,分享中石化在塑料循环领域的实践成果。
活动现场,杜欢政等嘉宾将废弃塑料再生的碎片拼在一块,拼出丛书封面,标志着丛书正式面世。随后,现场嘉宾与读者们共同许下与塑料循环的约定,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环保承诺,装入可降解塑料胶囊,封入土壤封存箱,让其自然降解。
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同时是决定全固态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堪称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心脏”,硫化锂占据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成本的77%~80%,其降本进....
今年以来,多场聚焦人工智能(AI)在科研与地质工程领域深度应用的系列专题培训在江汉油田研究院陆续举办,为200余名科研人员搭建AI能力提升平台。培训以“AI赋能、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实操...
中化新网讯10月13日,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段雪教授邀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一行到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衢化院”)参观调研。.....
10月11日,苏州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暨2025年张家港市“港好有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华昌集团第七届“先锋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化工总控工赛项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化工企业近80名优秀...
国庆前夕在西安召开的第九届数字油田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悉,长安大学智慧油气田研究院成立20周年来,秉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初心,致力于推动数字油田、智能油气田向智慧油气田建设与发展,在理论研究、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