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海化集团车间里流淌的“家文化”,到新和成山东基地传承的“老师文化”,再到山东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诚信文化”,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文化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以文化软实力激活创新驱动力、发展内动力,引导企业不断拓展文化兴企强企新路子。
践行惟实励新理念 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在潍坊滨海开发区,企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创新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山东红点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实验室,多孔石墨烯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将生产成本降低60%。山东高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1000余万元,在盐酸水处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敢闯敢试、专注实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是这些企业都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也是潍坊滨海开发区企业生生不息、愈发强大的精神内核。
“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坚持‘产业兴区、产业强区’不动摇,以打造‘中国药谷’‘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发展高地’为目标,加快构建‘3+N’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这一战略定位不仅为该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潍坊滨海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王西刚说。
优化开放包容格局 构建高质量发展共享生态
在潍坊滨海开发区的临港路上,汇聚了国邦、新和成、万盛、京新、普洛得邦等浙商企业。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外来企业在潍坊滨海开发区不断建厂、追加投资呢?答案是:潍坊滨海开发区开放包容的格局,形成了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强大整体感召力。
如今,浙商企业不仅彼此深化密切合作关系,还联合向浙江地区关联企业宣传推介潍坊、推介滨海。同时,浙商企业与本土企业的集聚效应转化为产业协同的“化学反应”,“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生态圈应运而生。
眼下,潍坊滨海开发区蓬勃发展的共享文化如同一股强劲的纽带,将众多企业紧密相连。正如山东万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部经理欧阳春所言:“在滨海我们能实现产业协同,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在方圆100千米之内就可以凑齐了,原料的安全性、便捷性及成本节约性就有保障。比如我们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氯气,是海化集团及周边氯碱企业生产时的副产品,而我们生产时的部分副产品氯化钠,也是盐化工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实现了产业链的高度互补。”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共生模式,将运输成本转化为协同效益,让竞争关系升华为命运共同体,蹚出了一条“资源集约、产业集中、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滨海模式”。目前,山东海化、滨海石化等30家企业为区内企业供应生产所需的50种基础化学原材料,化工企业原材料自给率达到20%以上。
锚定自信图强目标 提升高质量发展区域形象
2025年“项目招引攻坚年”启动以来,潍坊滨海开发区企业开始勇当规则制定者。高信化学参与制定两项国标;焦易数科手握110项软件著作权;新和成将“老师文化”具象为“创新积分制”,研发人员可凭技术成果兑换股权;海化集团的智能全自动倒塔技术已输出国外,中国纯碱开始定义国际标准……这种“文化+品牌”的塑造模式,推动全区形成“一企一特色,百企共繁荣”的品牌矩阵,提升了区域知名度与影响力。
以文化人,以文润区。从盐碱滩涂到现代化产业高地的华丽转身,潍坊滨海开发区各大企业凭借独有的特色文化占领一个又一个高地,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企业深耕的文化沃土,更是企业蓄力而上的无穷力量。“我们鼓励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各有特色、以文化人、职工认同、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潍坊滨海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王西刚表示。
生态环境执法作为环保“利剑”,既是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威慑违法排污企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化工园区作为环境高风险聚集区,坚持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执法,对于促进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正式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工作,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制度创新,推动园区低...
8月1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召开8月份月度工作例会,深入贯彻落实江北新区党工委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全员凝心聚力、奋进实干、攻坚突破,全力跑好下半程、决战全年胜。会议还对园区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当...
一排排反应釜间,管道纵横交错,却闻不到刺鼻气味;监控大屏上,碳排放数据实时跳动,智慧大脑精准调度着整个园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医化园区这个国家级减污降碳协调创新试点,正将“绿色密码”写入产业基因。
零碳园区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载体,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引导绿色投资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连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零碳园区建设及“双碳”工作纳入地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