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倍增 技术多元


近日,《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发布报告时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展,在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在政策、技术创新、调度运用水平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为“十三五”末的20倍,同比增长超130%,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政策方面,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同时,省级政策实现了因地制宜,如山东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广东构建“1+N+N”政策体系、江苏建立独立储能“电价差+补贴+辅助服务”收益模式、西藏探索高海拔构网型储能试点等。

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全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区)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标准体系建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边广琦谈道,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多项标准立项,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检修试验、后评价等多个环节。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锂离子电池占主导地位,约占已投产装机的96.4%。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是锂离子电池储能以外的主要技术路线,占比分别为1%、1%。

“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多个试点项目为国内首次工程应用,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力促进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边广琦介绍说,2024年有12个新型储能项目入选为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依托工程,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落地转化提供了应用场景。

分不同路线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聚焦大容量电芯、大规模集成、宽温域运行、长寿命使用等目标快速迭代。当前,已有多家储能企业发布500安时以上大容量电芯和单集装箱6000千瓦时以上储能系统,电芯能量密度突破400瓦时/升,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

其他技术路线亦快速发展,向商业化应用过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方面,70千瓦级高功率密度单体电堆研发成功,单体电堆体积功率密度提升近两倍;高效非氟离子膜实现连续化中试生产。钠离子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已形成500千瓦电堆模块产品,单堆循环次数可达20000次;水系有机液流电池高性能电解液材料研发取得新进展。压缩二氧化碳储能领域,则已完成气-液互转亚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系统设计和成套装备研制,掌握二氧化碳压缩机、膨胀机等核心技术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在多方因素推动下,新型储能的造价水平稳步下降。《报告》显示,2024年,锂离子电池储能造价较2023年明显下降。锂离子电池储能EPC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25%,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44%。全钒液流系统价格降20%。

对于新型储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边广琦表示,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

一是编制《“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加强政策衔接,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二是完善市场激励机制,推动新型储能通过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补偿机制体现调峰、保供等价值。三是攻坚核心技术装备,整合优势力量攻关大容量宽温域锂电、高性能液流电池、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四是巩固全球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深化国际标准合作,支持企业全球布局,助力中国技术“走出去”。

相关推荐

山西首次大规模调用“储能+虚拟电厂”

近日,山西首次开展集中大规模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释放225万千瓦调节能力。

2025-08-12     中国化工报

吉林绿氢醇化工联产项目获备案

8月1日,吉林省敦化市绿氢醇化工联产项目获备案。

2025-08-12     中国化工报

50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签约

8月4日,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签约活动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举行,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

2025-08-12     中国化工报

阳光电源斩获欧洲2.4吉瓦时订单

日前,阳光电源与欧洲最大光储解决方案商之一SUNOTE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其在欧洲的多个太阳能项目提供总计2.4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首批项目重点落地保加利亚等东南欧国家。

2025-08-12     中国化工报

寰泰储能科研级单电池电密实现突破

近日,寰泰储能研发团队在室温25摄氏度、硫酸电解液体系下,成功开发运行电流密度突破500毫安/平方厘米的科研级电池单元。该电池活性面积达50平方厘米,能量效率不低于80%,为液流电池高功率密度开发提供...

2025-08-1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