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煤基氢能将长期发挥“兜底”作用

  中化新网讯 记者从近日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山东能源集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我国煤基氢能在氢能源系统建立的初创期、过渡期将发挥“兜底”作用,由“灰氢”过渡为“蓝氢”及“绿氢”,最终实现氢能低碳化、无碳化发展。

  会议指出,建立氢能源系统离不开足够的氢气,在初创期、过渡期,俗称“灰氢”的煤基氢能,如煤制氢与工业副产氢等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构建便捷、低成本的氢能供应网络,确保氢能源示范应用和推广的燃料供应。

  目前,我国氢气产量超过3500万吨/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产氢大国。其中,“灰氢”——煤气化制氢占62%以上,工业副产氢占20%左右;“绿氢”——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占比不足2%。会议认为,“绿氢”虽好,但目前电解水制氢吨氢气要消耗5.6万千瓦时电和20余吨水。在氢能源发展起步阶段,“绿氢”尚不具备足量、低价、稳定的供应能力。相比之下,煤基氢能更有可能长期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灰氢”虽有碳排放,但成本较低。据与会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每千克煤制氢成本只有10~15元,仅为电解水制氢成本的1/5~1/4。此外,我国目前高温炼焦和低阶煤分质利用中低温热解副产氢气量近1000万吨,如果加工成高纯氢气,估算可以供100多万辆重卡、数百万辆家用轿车一年用氢,而且每千克氢气成本仅7~8元。我国发展褐煤制氢资源条件好,技术路线成熟,还能使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1300多亿吨褐煤得到利用。

  对于煤基氢能是“灰氢”不宜发展的质疑,与会企业家指出,目前煤基氢能所排放的CO是高浓度、较高纯度的CO₂,而且是集中排放,有利于CO的无害化处置和碳循环利用,省去了碳捕捉环节,制氢成本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CO与绿氢耦合制绿色甲醇(液态阳光)已完成千吨级示范,多个绿电—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发展示范项目正在建设,100万吨级碳捕集封存(CCS)工程示范也正在进行,这些都在为煤基氢能不断“蓝色化”和“绿色化”探索可行路径。

相关推荐

聚焦基层亮点 讲好行业故事——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经验交流会召开

2025年中国行业报协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暨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4月25日,2025年中国行业报协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暨“聚焦基层亮点讲好行业故事——2025年‘新春走基.....

2025-04-26     中化新网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2025-04-26     中化新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2025-04-25     中化新网

国家能源局: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47.34亿个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

2025-04-25     中国化工报

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当前,新...

2025-04-24     中化新网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市...

2025-04-24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