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市场人士表示,可再生化学品在降低美国以及全球化学品生产碳足迹、促进可持续性和支持循环经济转型方面潜力巨大。然而,高成本、气候变化和政策不确定性正威胁着这一进程,甚至让市场参与者产生挫败感。经过对可再生化学品的再审视,市场人士认为,可再生化学品的未来在于外部政策和产品性能。
在页岩气革命前,可再生化学品被视为美国利用本土丰富资源应对石油储量下降、增强能源安全并减少对产油区地缘政治风险依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可再生化学品又被视作振兴美国农村经济、发挥生物技术基础设施优势及降低燃料化学品生产碳强度的工具。但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经过数十年研发投入,可再生化学品产量仍不足美国化学品总产量的2%。许多技术领先企业因高昂资金成本、漫长市场培育周期、规模化技术壁垒、现有产品竞争力以及政策波动而折戟。近期,尽管行业期待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紧迫性能推动更多产品规模化,但可再生化学品领域已显露降温迹象,例如Danimer Scientific申请破产、耐斯特集团放弃可再生化学品优先战略、项目实质性落地案例稀缺。其中,Danimer因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聚乳酸销售疲软和扩产成本过高陷入流动性危机,其资产6月被特诺尔爱佩斯以1900万美元收购。
Danimer的破产显露出美国可再生化学品行业的颓势。行业咨询专家迈克尔·萨尔茨伯格指出:“当前可再生化学品发展缺乏强劲动能,消费者更关注能源而非材料议题,甚至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低于政治议题。”
终端企业方面,可口可乐宣布调整并延展其自愿性环境目标,将实现期限延长至2035年。其中在包装方面,原本2030年在初级包装中使用50%再生材料的计划被调整为在2035年使用35%至40%的再生材料。可口可乐坦言,提升包装中的再生材料含量并没有想象中容易,需要克服成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的难题。联合利华已经缩减了几项可持续发展承诺,包括将其原生塑料减量目标从2025年的50%降至2026年的30%,并放弃了对可生物降解成分的承诺。根据Gartner的研究,预计高达20%的消费品包装公司将放弃或改变其2025年的塑料包装目标,例如使所有包装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或可堆肥。目前,消费者对可再生化学品的溢价支付意愿薄弱,这在包装领域尤其明显,这种言行不一令制造商质疑市场需求的真实性。
市场人士表示,在可再生化学品领域,大量的投资和研发几乎没有带来真正的商业成功。中国的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布拉斯科的聚乙烯和Genomatica的1,4-丁二醇(BDO)是为数不多的规模资产案例,这些案例经历了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例如,巴西布拉斯科甘蔗乙醇制生物聚乙烯项目历时15年仅扩产三分之一,第二家工厂的计划直到2023年才确定。截至2025年3月,该公司与泰国暹罗水泥化学的合资公司目前仍处在评估阶段。Genomatica凭借微生物平台和意大利规模化工厂,其生物基BDO技术助力Cargill与Helm合资企业Qore在美国投产首座商业化装置。这些案例表明,技术整合带来的性能优势与供应链适配是可再生化学品项目成功的关键。
此外,稳定有效的政策对构建可再生原料应用环境至关重要。此类政策可促进创新、简化监管流程并激励可再生技术投资。可再生原料虽关系重大,但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对行业影响尚不明确。一方面,特朗普多次鼓吹“钻探优先”,公开计划废除气候议程。另一方面,特朗普也支持国内生物燃料生产,尤其是考虑到共和党在农业地带的政治利益,表示继续支持乙醇生产。美国国防部对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政策支持,将为可再生化学品带来机遇。专家呼吁碳税政策以平衡竞争环境,但承认美国现阶段对于可再生化学品仍缺乏政策关注。
另外,目前常用的生物质平衡法通过将可再生原料与传统生产设施结合,这快速提升化学品可再生含量,但被外界质疑为“漂绿”。支持者则认为这是低成本的过渡方案,但需谨慎解释以避免误导。
尽管面临历史性挑战,美国化工行业仍对可再生化学品技术创新保持乐观。通过聚焦性能价值、政策协同与战略合作,可再生化学品仍有望从小众方案蜕变为韧性可持续经济的基石。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法案拟取消包括拜登时期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多项能源税收优惠,其中包含废除45V氢能生产税收抵免(简称“45V税收抵免”)。伍德...
7月2日,德国化工协会(VCI)发表声明,对欧盟委员会“到2040年将净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为主议题的新提案表示认可,但敦促应将排放交易体系全面纳入目标框架。
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表示,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特朗普在自己创立的“真实社交”网站上陆续发布了他写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