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空分蒸汽管线消漏作业,介质隔离难度大,我们计划在管道后端加装阀门,焊接完成后关闭阀门控制风险。主要风险是高温和焊接火花,必须做好现场气体分析,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近日,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部氢氨区煤气化装置现场,承包商负责人在JSA例会上分析次日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话音刚落,装置主管万翔补充道:“蒸汽管线表面温度非常高,普通工作服不具备防烫功能,动火作业人员必须规范穿戴高温防烫服。”
自今年3月JSA机制建立以来,类似作业风险深度研判场景,氢氨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下午4点,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及各专业组代表共同参与,针对第二天计划进行的作业项目,系统开展风险识别,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该装置将JSA活动列为日常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进一步压实作业过程安全管理,推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着力构建“承包商自主辨识、专业组联合评审”的协同机制。
作业前,承包商先主动梳理作业流程,识别潜在风险点。随后,安全、工艺、设备等专业组共同结合现场实际开展综合研判,确保风险辨识管控“全覆盖、无盲区”。这一做法促使安全管理从以往“单一监管”变为“多方参与”,从“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分析风险”,提高了装置对作业风险的预判能力和现场管控水平。
“JSA活动开展以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将‘我要安全’的理念外化为具体细节行动。”煤气化装置安全员罗承一表示。
截至9月底,煤气化装置累计深度开展作业安全分析800余项次,有效筑牢“防护网”,遏制现场违章及“低老坏”情形,气化炉系列8次检修实现“零违章”。目前,煤气化装置3个系列“两开一备”运行平稳,有效气负荷95%左右。
10月16日举行的应急管理部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表示,“久安”大模型核心定位是国家应急指挥总部的“智慧应急大脑”。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目前“应急大脑”近...
10月16日,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即将开展,这是首次以中央的名义开展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工作。
为保障工业管道的安全使用,预防和減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10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工业管道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