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重油绿色发展共塑低碳未来”——重油加工暨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山东博兴隆幕,200余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家代表,共话重质油加工前沿技术,探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史庆苓指出,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的关键时期,京博石化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资源和能源领域的重大挑战,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汇聚行业人才、攻关核心技术,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重质油加工技术研发与产业创新平台。京博石化将始终秉持“诚信利他”经营理念,以政府心、社会心、夥伴心为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做强实体经济,与夥伴共建产业价值链新生态,为山东重质油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滨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爱锋表示,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在重质油领域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汇聚了行业的优秀人才,引领了石化重质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重质油加工技术的原始创新集聚了力量,为有效推动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的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做出重大贡献。
本次大会共邀请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重油绿色加工与低碳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多位专家学者聚焦重质油的加工、转化及高值化利用,围绕分子建模、工艺优化、低碳转型等方向深入阐述,旨在解决劣质原料处理、清洁燃料生产及资源高效利用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徐春明教授就重质油加工技术与应用发表主题报告,,为重质油领域发展带来学术引领与指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许友好针对“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为劣质原料轻质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刘海峰围绕“重质油向高效清洁低碳燃料油转化的潜能探讨”,分析重油低碳转型的技术突破口与产业价值;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纪昌展示“重油加工过程分子水平建模与数字化桌面炼厂系统”,以分子级数字化桌面炼厂赋能全厂烃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推动炼厂降本、提质、增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柴永明深入解读“原油悬浮床缓和加氢解缔增收分子转化机制”,为原油高效转化与增值开拓全新技术思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杨军卫聚焦“焦化重劣质油加工技术”,提出重劣质油资源提质利用的实践方案。
围绕高附加值碳材料、特种润滑油脂、低碳烯烃分离等领域,多位专家聚焦材料结构优化、绿色产品开发及理论支撑展开分享,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与低碳产业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炼制专委会副秘书长李剑新聚焦“沥青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系统梳理沥青材料高值化应用的趋势与方向;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润滑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戴媛静介绍“基于油基超滑理论的低碳型特种润滑油脂技术与产品开发”,推动润滑领域绿色升级与效能提升;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低碳研究中心中海炼化技术专家宋君辉介绍“特种润滑油生产技术开发”,助力高端润滑产品国产化与绿色化升级;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任强深入解析“针状焦中间相结构及生焦抑制剂对聚合的影响”,为高附加值碳材料稳定生产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王春璐分享“金属离子在 LTA 分子筛中的乙烷 / 乙烯吸附分离模拟研究”,为低碳烯烃高效分离提供精准理论指导。
为聚焦细分领域精准交流,交流会专门开设“高端油品产业转型发展研讨会”和“高端沥青材料应用技术研讨会”两场闭门会议。
在高端油品专场研讨会中,参会专家围绕油品产业发展转型、低碳零碳清洁能源应用技术探索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油品高值化、特种化、能源低碳化提出实践建议。
高端沥青专场研讨会依托海南省沥青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汇集行业专家学者共话行业发展,聚焦重质油加工技术研究、道路建养一体化沥青材料开发及应用、特殊气候条件下定制化沥青材料开发,致力于突破“卡脖子”技术,以市场需求为锚点,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打造新质生产力,引领国内特种沥青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酷暑盛夏,在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费托合成厂区,一组崭新的银白色设备高效运转。循环水流声中,关键工艺指标——空冷器出口油气温度稳定控制在45℃的工艺红线以内。近日,该厂“油气空冷器降温优化技...
近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小学生暑期化学科普实验体验活动,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师生变身“科学魔法师”,为41组小学生家庭打造了一场化学奇幻之旅。
“蓄水池单开进水管6小时注满,单开排水管8小时排空,同时开启需多久满池?”这是一道常见的小学算术题。近日,吉林石化公司机电检修车间检修三班的钳工高级技师刘斌从这道题中捕捉到灵感,攻克了ABS装置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