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单位名单。苏州14家单位累计获15个席位,成为全国入选项目最多的城市,不仅占全国总数17.4%,更包揽了江苏省75%的入选项目。
本次揭榜中,沛嘉医疗牵头攻关的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入选,成为苏州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力量中的亮点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心脏瓣膜产品大多来源于动物组织,如牛心包等,其耐久性通常只能维持10至15年,且动物源材料存在一定的排异风险。”沛嘉医疗结构事业部研发副总裁仪克晶说,沛嘉医疗这项新材料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采用非生物源、无机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出能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的瓣膜,不仅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目前的生物源瓣膜材料。目前,沛嘉医疗的高分子瓣膜已完成临床前动物实验。
海望医疗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则有望打破医用高分子材料进口依赖。海望医疗总经理刘继勇介绍说,这一材料可用于制造三类医疗器导管,包括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微导管和指引导管等。长期以来,国内这类高端医用材料市场几乎被法国企业垄断,市场规模高达百亿元。海望医疗此次入围“揭榜挂帅”,有望实现国内首个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上的突破。
近年来,为鼓励新材料研发与示范应用,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配套提供认定支持和资金奖补,极大激发了企业投身关键材料研发的热情。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苏州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之后的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8月13日,抚顺石化公司首批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下线,在充油橡胶新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也打破了该公司丁苯橡胶产品长期依赖单一牌号的被动局面。
8月28日,国内首个以“AI+MGI(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干湿一体多糖生物基材料创新实验室”在浙江台州黄岩正式启用。
近日,万华化学与产业链伙伴联合推出的全MDI模压托盘,在国内头部显示面板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应用,顺利完成从原料供应、定制生产、性能测试到批量交付的全流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