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了解到,由该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SRJET)技术成功许可道达尔能源(Total Energies)与中国石化的合资项目,实现首次国际许可,标志着中国石化可持续燃料领域绿色低碳核心技术走向世界,将为全球航空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是全球航空业减排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将我国目前每年消费的3000万吨航煤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超过3000万辆轿车停开一年。
2011年前,国内尚无商业化生物航煤产品及适航体系。石科院与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等单位密切合作,先后完成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工业放大等研究工作。“我们构建起‘两段三区’分子重构反应体系,通过碳碳双键加氢饱和、加氢脱氧、碳链异构的加氢反应分区调控。同时,创制了高稳定选择性脱氧催化剂和高选择性链烷烃异构催化剂,研发出系列配套催化剂,形成突破性的中国石化SRJET技术。”石科院副院长王辉国说。
据王辉国介绍,该技术可利用俗称“地沟油”的餐饮废油和棕榈油、蓖麻油、棉籽油等多种动植物油脂作为原料,生产高质量航空煤油,产品质量及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
近年来,中国石化SRJET技术成功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商业飞行、从客运到货运、从国内到国际航线的“三连跳”,推动我国生物航煤从规模化生产迈向商业化应用新阶段。2011年9月,镇海炼化采用SRJET技术首次产出合格生物航煤产品,命名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2014年2月,中国石化获民航局颁发的我国首张生物航煤适航许可证。2015年3月,加注1号生物航煤的海航HU7604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后平稳降落北京国际机场,标志着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2017年12月,1号生物航煤实现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2022年12月,1号生物航煤完成首次货运国际飞行。2024年6月,1号生物航煤加注国产大飞机C919并成功试飞,填补国产生物航煤在国产机型加注的空白。
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开展生物航煤技术升级迭代,为国内及全球民航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国内唯一100%加工重劣质原油的大型炼化企业,广东石化原料碳强度高、自身约束严苛。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广东石化锚定中国石油率先基本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目标,全力推进全链条低...
9月2日,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PPG)装置中交仪式举行,装置EPC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项目建设者代表等130余人参加活动。
8月26日,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牵头的“高效分布式甲醇制氢—加氢一体化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9月3日,国家能源局公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969号(工交邮电类293号)提案的答复摘要指出:将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开展地热供暖对天然气的替代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国推广。
近日,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爱富”)宣布成立电子材料事业部,剑指战略性新兴领域“含氟电子材料”。此举恰逢国际化工巨头3M宣布退出含氟化学品市场的行业战略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