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的本质特征是在园区的四至边界内企业生产活动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即实现了碳中和。理论上碳中和还可以由碳汇和绿证等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
再来看看零碳园区建设的能碳比核心指标,国家级有0.2和0.3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有的地区扩大到0.4和0.6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也有的省甚至扩大到0.8和1.0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
先不说这个能碳比指标的高低,其实质都是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刚性约束,如果是0.2和0.3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的要求,就是说园区的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必须大于80%或70%,这是作为考核国家级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
我们知道,光伏发电的最大缺点是不连续、占地方和等效出力时间短,在可再生资源富集地区最多也在1500小时左右。风力发电的等效时长要比光伏发电时间长,在风能资源富集地区最多也在3000小时左右。风光发电都受自然条件影响,具有波动性和不连续的缺点。
从企业项目建设方面看,企业项目设计年生产小时数通常为6000-8000小时不等。在“跟网型”技术体系下,我们有热电、核电、水电、生物质热电等稳定的热源和电源做保障,什么“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在资本的驱动下发展快,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跟网型”技术体系下新能源消纳已经逼近极限(随着技术进步会不断提高)的时候,再在园区层面追求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就要更加注重“新而不稳”的风险问题。
拿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说风力发电,与生产时长对应,静态看至少需要采用两个3000小时(一用一储)装机规模的等效风电直连,才会实现离网型的新能源保障;而光伏发电其等效时间短,则需要更高的“用储比”,这就涉及低碳能源保障的经济性问题,在风光资源欠富集地区其经济性就更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通知》 (发改环资〔2025〕910号)文件附件2“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书大纲”明确列出了“经济性分析”专章。另一个问题是低碳能源的易获得性问题,即在已建的工业园区周边经济半径范围内有没有这样的风光资源给予保障。同时还必须看到对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对这种波动性的电源在工艺上还不能用。
零碳园区建设如果离开了稳定的低碳热源和低碳电源做托底保障,单纯依靠波动性的“绿电直连”、“源网荷储”等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比例的理想很丰满,而现实会很骨感。把能源低碳化保障的安全性挺在前面,在零碳园区建设的实践中,要紧扣技术可行性,经济可承受性同时,把安全性始终放在第一位考虑。坚持低碳能源保障的经济性和易获得性原则,探索多能互补的低零碳能源供给保障模式是零碳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2025年7月8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明确指出“零碳园区建设不是戴帽子、挂牌子,是一项创新性强、挑战性高的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作;不是要打造‘政策洼地’,而是要建设‘绿色转型高地’”。
8月13日,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化工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这6起典型案例发放奖励超过130万元。案例一:2025年6月,东营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储运二部轻烃运行班长乔....
8月9日,山西“双碳”会客厅第二届学术沙龙在山西举办。与会专家围绕低浓度瓦斯利用痛点共商破解之道,并就此达成共识:标准要更快、示范要更亮、资金要更活。
8月8日,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恒申基金会”)和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姚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恒申中心举行,双方将携手深耕乡村体教公益,拓展体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8月6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部署2025年度工业节能监察任务和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多家石化企业被列入清单。
今年以来,针对运城市化工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山西省安委办在应急管理部指导下,通过“政府精准督导+专家系统帮扶+企业主动履责”的危化品治理新路径,开展为期半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督导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