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记者从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累计减少碳排放量超170万吨,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0%以上。相当于46万辆汽车1整年的碳排放量。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江表示,“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省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践行“两山”理念,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工业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节能降碳成效显著。黑龙江扎实推进煤炭智能化开发和清洁利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全省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创历史新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已占电力总装机近六成,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
二是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黑龙江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标志性战役,县级及以下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200项,工业领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含油污泥无废生产模式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三是绿色制造提质扩面。黑龙江建立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2户,较十三五增长近3倍。同时,围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强化梯次储备,目前已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55户。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杜尔伯特经开区成为黑龙江省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四是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更加积极。黑龙江通过加大政策引领力度,支持150余个项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累计兑现奖励资金超1.5亿元,项目数量和奖励金额均较“十三五”时期翻一番,带动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通过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建成黑龙江省首个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压缩空气储能、风光储氢氨醇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
李江指出,下一步,面向“十五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黑龙江将进一步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深入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行动,积极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
10月16日,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上海开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已达5千亿元。
近日,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获得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该奖项是对公司长期以来系统推进节水减排、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充分肯定。
10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以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扬子石化组织开展EVA装置一级环保设施RTO炉隐患排查与技术攻关,不断攻克难点堵点,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班组员工的应变能力,保障RTO炉的长期稳定运行。
近日,随着6号泊位钢管桩顺利完成打桩作业,中韩石化码头提升改造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总投资近2.8亿元,预计年底率先投用6号、7号泊位。